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李焱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2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焱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圳新30年的起步之年。
而对于金融业来说,这却很难称得上是个“好年份”,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恶化叠加,国内为对抗通胀而实施的严厉调控。但深圳金融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改革创新的激情,发挥出支柱产业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作用。
这一年,深圳金融业总资产规模增至4.33万亿元,实现增加值达到1562亿元,占我市GDP的比重13.6%,创下历史新高,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金融业实现税收597.4亿元,占地方总体税收17.7%,税收贡献继续稳居四大支柱产业之首,这也意味着金融业服务深圳经济发展的能量在持续增长。
这一年,深圳作为国内金融业“高地”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记者从深圳金融办获悉,全年共引进金融机构24家,其中法人机构8家。目前我市分行级以上金融机构数量已达到254家,机构数量和密度继续居于国内前列,为金融中心建设汇聚了人气,积淀了持续发展的力量。
这一年,为深圳金融业注入持久发展动力的改革创新,同样在国内引领风骚。依托前海开发开放的契机和深港毗邻的优势,深圳及时捕捉到人民币国际化起步带来的发展机遇,跨境人民币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达到3314亿元,同比增长1.83倍。自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办以来,深圳累计办理业务金额4488亿元,继续位居国内前列。
这一年,深圳金融业倾力投入,创新服务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大运会成功召开提供了出色的金融保障,向国内外展示了深圳金融业良好的整体形象。
■领先转型升级 服务实体经济
众所周知,国内经济在2011年遭遇了空前严峻的挑战,转型升级成为企业摆脱困局最迫切的出路。
对深圳金融业而言,要推动深圳企业领先转型升级,其实力和底气来自何处?人们欣喜地看到,深圳银行业无论在资产规模、本外币各项存贷款,还是盈利能力等各项指标上,去年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存贷款规模分别居国内大中城市第四位和第三位。在全国保险业去年增速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深圳保险业却“风景独好”,保持着全国领先的发展态势,全年保费收入增速20%左右,为社会提供各类风险保障17万亿元,支付赔款和给付79亿元。在证券市场,深圳全年融资量占全国融资总量的近8%,17家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和主要财务指标均在国内占有1/4的市场份额,13家基金公司管理着国内1/3的基金份额。深圳证监局方面介绍,自2005年以来深圳新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00家,通过IPO和再融资渠道为深圳筹集了高达2925亿元的资金。深圳172家上市公司目前上缴税收每年都在600亿元以上。
拥有卓然实力,方能为地方经济输入源源不断的资金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