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2012地方债迎第一轮还款高峰 政府偿还压力大

来源:经济导报    作者:赵婷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9日

目前地方债务数额较大,短时间内到期的确会对地方政府造成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因势利导地方债务渠道都将有利于问题解决

◆导报记者 赵婷 济南报道

经历了几年的生长与累积,地方债已经成为部分地方政府不得不强咽的苦果。

近日,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年为了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所实施的“4万亿”贷款正在逐步进入偿还阶段,而这对本来就入不敷出的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8日,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财政学系主任、财税研究所所长曾康华对导报记者表示,虽然有些地方存在债务偿还难的问题,但是地方债风险在整体上仍然可控。

东财经大学(筹)区域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董彦岭则对导报记者表示,“目前地方债务数额较大,短时间内到期的确会对地方政府造成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因势利导地方债务渠道都将有利于问题解决。”

风险高企

去年6月27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时,首次披露了中国地方债底数,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 地方政府性债务 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约相当于当年GDP的27%。

“现在地方政府面临债务偿还困难的问题,与我国的地方政府借款安排缺乏可持续性有关,地方政府不能作为借贷主体,对于一些地方上需要建设的大型项 目,大量的资金缺口只能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解决,这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董彦岭对导报记者表示。

令人担忧的是,尽管有政府担保,但是地方债务的风险防控能力仍然不让人放心。审计署4日发布的“关于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结果”显示,2010年度,全国地方债审计发现共有违规资金超5308亿元,占总债务10.7万亿元的5%。

“5%”看似不高,但是与普通银行贷款相比仍然偏高。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88%,五大行不良贷款率1.1%。地方性债务违规资金占比高于五大行不良贷款率3.9个百分点,风险可想而知。

地方政府偿还压力大

债发出去,终归还是要还的。面对庞大的负债规模,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承担巨大的还债压力。导报记者了解到,仅在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2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就有1.84万亿元。

地方政府持续增加的还债压力正在逐步显现。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日前发布的武汉城投跟踪评级报告披露,截至2011年9月底,武汉城投获得银行授信额度为727.81亿元,其中尚未使用的授信额度为65.40亿元。广州城投集团也深陷“债务千亿,变卖资产”的传闻当中。

“楼市行情好的时候,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土地出让。现在房地产市场萎靡,多地土地出现流拍,地方政府很容易捉襟见肘。”董彦岭说。对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认为,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已经非常严重,与此同时,土地财政大幅缩减,预计今年也将持续,2012年地方债又将迎来第一轮还款高峰期。

受困于“土地财政”堵塞,“债务压境”的地方政府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应当谨慎对待债务问题,这是欧债危机给我们的启示。”董彦岭认为,虽然和我国现在面临的地方债务风险不同,欧洲债务主要为中央政府的债务,但是现在我国的地方债务如果不加控制,可能会倒逼中央财政,形成中央负债,进而影响宏观经济

目前仍在可控范围

“对于即将到期的债务,可以允许地方政府发行新的债务,把之前偿还困难的债消化掉,将此作为一种过渡措施。”董彦岭解释说,不管以什么方式来消除地方债务风险,都要考虑到财政上的可持续性,毕竟,地方政府债务要靠未来的税收收入来偿还。

地方债务的风险究竟几何?曾康华对导报记者表示,“从整体来看仍然可控。”

曾康华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持乐观态度。他认为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有效措施在于疏通,而非强堵。董彦岭也对此表示,现在国家正在采取疏堵相宜的方式来逐步化解风险。“一方面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限制,一方面允许地方政府作为借贷主体进行借债。”

“尽管有些地区存在偿还困难的情况,但是,我国不会像欧美国家那样出现主权债务危机问题。”曾康华强调,我国没有出现地方债务普遍偿还困难问题。况且,2011年对地方政府的举债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

2012年宏观经济的关键词是“减税”,但是在减轻中小企业营业税等措施实施的同时,地方财政将可能面临进一步吃紧的局面。届时,地方债的风险会不会加大?“这涉及地方政府如何转变职能的问题,要想办法让民间资本介入。”董彦岭表示,对于一些建设项目,如果实现商业性经营,则有可能提高效率,也能进一步减轻地方的财政压力。“当然,要先界定出哪些是应当由政府做的,哪些是可以让民间资本进来的。这样也可以解决一方面民间资本闲置、一方面地方政府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他说。

分享:

来源:经济导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