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9日
编者按:近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银监会今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重申,要严格执行存贷款指标日均考核要求,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的行为。由于这只是口头建议并非正式规定,所以银行业对此的执行力度也是参差不一。而根据本网记者的调查得知,银监会的最终想法也并非是对短期理财产品实行简单的停发。
近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银监会召开的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重申,要严格执行存贷款指标日均考核要求,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的行为。但在17日举行的银率论坛上,也有部分银行的相关领导表示,此次银监会要求停发一月期理财产品是出于对预防恶性竞争的考虑,但具体执行的尺度尚有分歧。
招商银行零售业务总监刘建军表示,银监会主要是针对目前银行之间通过理财产品所引发的恶性竞争。前段时间,各家银行推出多款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争抢资金,提高存款,压低存贷比,很容易演变成变相揽储,有悖理财本质。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有助于保护理财市场健康发展。
工行个人金融业务总监李卫平表示,加强对理财市场的监管,可以更好地保护投资人,避免短期化投资行为。但他同时表示,工行“灵透快线”这类超短期理财产品较为灵活,风险较低,不应该在喊停范围。
也有银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对于此次事件,银监会并未明确下文或给出具体范围,银行常规类滚动发售的超短期(7天、14天、21天等)理财产品,是否在“叫停”之列?3天、7天等假日理财产品又是否一并消失?这些理财产品,并不应该算在“高息揽储”的范围之内。但目前监管部门尚无明确规定,所以现在很多银行也只能静等监管指引和具体规定,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对此,本报记者特意采访了银监会相关人士。据其透露,银监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杜绝“变相高息揽储”。如果市场真的有需求,商业银行按照监管规定要求,还是可以发行的,关键是不能“变相高息揽储”。
而事实上,由于此次只是口头对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提出停发建议,并未明确停发的理财产品类别,银行目前的执行并不一致,一些银行循环滚动发行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和单期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仍有发售。
根据金融界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截至11月16日的一周间,共19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从投资期限的分布来看,1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37只,占总发行量的15.95%,占比并没有明显缩小。
一周大事连连看
银行人士回应“四大不满意”破解负利率要两手抓
“现在舆论对银行有‘四大不满意’,储户不满意负利率,企业不满意信贷难,股东不满意分红率,社会不满意贡献率”。在昨天举办的“银率论坛暨第三届360°银行评测报告发布颁奖盛典”上,主持人将这一话题抛给了到会的诸位商业银行的老总。他们回应称,利率市场化才是破解负利率问题的“钥匙”,而短期内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加快银行转型是需要踏实去做的事情。
银行房贷压力测试存盲点隐形涉房贷款或达10万亿
上周五,在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表示房价下跌50%,银行的贷款覆盖仍能达到100%,虽然利息不能收回,但本金没有问题之后,不少银行业、获贷企业和房地产业的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银行压力测试是否完全真实可靠,各银行在房地产贷款中的“隐形”招数是否都被纳入“法眼”监控,都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部分银行松口霸王条款取消“全额罚息”规定
“信用卡零头没还清,也要按全部欠款计算利息。”这条规定让大多数信用卡持卡人不能接受,有些甚至吃了闷亏。昨日,记者了解到部分银行开始取消“全额罚息”规定,并推行“容差还款”政策,10元以内的未还部分不再扣取利息,而是直接算进下一次的还款账内。
美银减持建行股出于自身原因国内银行无风险较大
11月15日,中国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美国银行于11月11日和14日以协议转让方式向几家机构投资者转让约104亿股建行H股股份,约占建行总股本的4.14%。本次转让后,美国银行持有建行H股股份21.48亿股,约占建行总股本的0.86%。
银监会: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银行业要防控四风险
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今日在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上发表演讲,阎庆民表示,为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银行业做出了积极努力。为进一步落实好国家“走出去”战略,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利用现有的网络和分支机构,发挥专业优势,防控好四大风险。此外,中国银行业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安全至上”的金融服务。
央行报告暗示政策重心转向稳物价首要任务淡出
16日,央行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这份重要的政策声明中,许多政策口径发生了较大转变,“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如期加入,而“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一提法则淡出,并首次提出“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