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重庆数千银行人员流失 协会发公约禁止“集体跳槽”

来源:重庆时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4日

    作为银行信贷部门的管理人员,业务骨干,30多岁的童邢(化名)过得并不轻松。

  “在外人看来,银行是一个很光鲜的职业,工资高,工作环境好,福利好。”她说,“但无论货币宽松与否,信贷人员都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这时,一个“高薪、高职”的跳槽机会摆在了她的面前。

  离职之前,童邢还失眠了好几天。最终,她到了一家小贷公司任职。一到公司就是副总经理,年薪比她在银行时要高出许多。

  童邢更透露了一个惊人消息,这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职员,包括总经理在内,九成都来自银行,按她的说法,“差不多算集体跳槽吧”。

  而据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人士估计,近两年我市从银行系统跳槽的人员多达数千人之多。

  近日,重庆银行业协会出台《重庆市银行业从业人员流动公约》,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挖角”或成为历史。

  “高薪、高职”挖人能最短时间上正轨

  童邢跳槽的小额贷款公司位于重庆江北区,8月底开的业。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由国有控股,另外还有9个自然人股东。尽管资本金由10家股东出资,但资金需要人操盘,才能“钱生钱”,并且将风险降至最低。谁是合适人员?

  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他们看来,银行信贷人员从业多年,对金融行业熟悉,通过他们的操盘,能让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在最短的时间内走上正轨。于是,来自银行的金融人才成为这家小额贷款公司的首要目标。

  一两个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一个团队才是最终目的。这家小贷公司向商业银行人才伸出了橄榄枝,“价码”是“高薪、高职”。

    建设金融中心缺人不缺钱

  用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有关负责人的话说,银行人才大量流失现象已经白热化,“集体跳槽”更是屡见不鲜。

  人才去了哪里?

  据悉,目前重庆正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大量落户重庆,“这些金融机构进来后,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人,对本地金融市场熟悉的人。”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有关负责人说,除了带来资金,这些来渝的商业银行,带来的更多的是爆发性人才需求。

  此外,重庆这几年风起云涌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也成为商业银行人才的一个重要去处。

  据记者了解,重庆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已超过100家,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员都来自银行。用某商业银行有关负责人的话说,银行人才大量流失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现象已经白热化,“集体跳槽”更是屡见不鲜。

  据上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人士估计,这两年从银行系统流失到外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或者小额贷款公司的人员达数千人之多。

    集体跳槽被叫停

  不过,随着重庆银行业协会近日的一纸公约,“集体跳槽”或出现降温。

  《重庆市银行业从业人员流动公约》中称,金融机构在招聘另一会员单位经营管理人员的同时,不得连带招聘该经营管理人员原下属团队成员;同时从另一会员单位短期  内集中招聘同一类岗位从业人员;此外通过代为支付服务期违约金、竞业限制违约金或通过其他变通形式承担该等款项等方式,从另一会员单位招聘从业人员。

  也就是说,“集体跳槽”被叫停。

  “近段时间,我们经常接到会员银行关于人员流失严重的消息。”重庆银行业协会人员解释说,出台这一文件,也是应会员单位的要求。

  据协会人士透露,一旦违反,重庆市银行业协会可以根据违约程度警示并责令限期整改;进行内部通报批评;严重者将报请重庆银监局对其采取监管措施。

  “合理的人才流动有助于竞争,能促进重庆银行业更加规范和进步,因此我们不反对人才流动。”重庆银行业协会表示,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是恶意挖角。

  业内人士认为,公约的出台有望使处于竞争白热化的银行人才之争暂时平息,不过,从长远看,大量金融机构云集重庆,金融人才缺乏将更加突出,迟早人才之争还会再燃战火。

分享:

来源:重庆时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