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部分银行理财展期后越赔越多 平安银行再遭抨击

来源:中国金融网综合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8日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证券类理财产品的深度浮亏一度引发银行理财产品信任危机。为了安抚投资者,银行纷纷选择展期和延期,以争取回本的机会。

  据统计,在过去数年后,一些延期的证券类理财产品仍未从深度浮亏的泥潭走出来,甚至有部分产品目前的浮亏幅度超过了当初到期时的亏损幅度。

  平安银行盈丰0712基金优选人民币理财计划,在2009年12月21日自动到期时净值尚有0.6941元,相当于亏损30.59%,然而展期后该产品表现更差。经过1年零7个月的运作后,截至今年7月31日,该产品的净值缩水至0.6638元,浮亏33.62%,还超过了当初到期时的亏损幅度。

  该行另一款基金优选产品安盈0808同样如此。安盈0808于2010年3月19日到期时的净值为0.7924元,但截至今年7月31日,净值只有0.7745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事实上,此类现象并非个案。为了扭转证券类理财产品的惨淡业绩,招行曾不惜改聘一款延期产品的投资顾问,但该产品并未有明显起色。

  还有一家银行发行的鸿运计划2007年2号精选基金人民币理财产品,原本于2008年10月17日到期,到期时单位净值为0.56118元,亏损43.882%。由于亏损幅度过大引发投资人不满,该银行为投资者提供了延期选择,选择延期的投资者可继续持有该产品。但是,经过2年零9个月的运作后,截至2011年7月23日,该产品的净值仍然只有0.6109元,浮亏幅度仍接近40%。

  相比其他银行不断进行展期的做法,华夏银行的做法更需要勇气。今年1月华夏银行创盈7号展期产品到期后,华夏银行没有再进行展期,最终到期日该产品单位净值为0.554元,投资者亏损44.6%。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深度浮亏的理财产品大多成立于2007年年底或2008年上半年。多家银行因此将深度浮亏归咎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

分享:

来源:中国金融网综合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