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2日
近日,美国债务上限危机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虽然在距离最后期限48小时的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国会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以避免出现历史上首次债务违约,但不可否认的是,此次事件的余波仍未结束,至少短期内美国国债还面临着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的风险。而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美债危机也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凸显无疑。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31974.91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能增强我国对外支付能力,提高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也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但是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和规模过大,特别是在投资渠道相对狭窄的情况下,也必然会给外储经营管理和保值增值带来挑战。虽然国家外汇管理局在近期发布的《外汇储备热点问答》中指出,外汇储备是外汇资产,以美元作为记账货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导致了外汇储备折算成人民币的账面价值变动,并不是实际损益,也不直接影响外汇储备的对外实际购买力。只有在将外汇储备调回并兑换回人民币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汇兑方面的实际变化。而与之相类似的,即使美债危机可能对美债价格造成负面影响,其更多也将反映在账面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账面损失持续时间过长,我国外储不仅将面临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损失,而且也存在被迫斩仓的风险,届时账面损失就可能会成为实际亏损。
因此,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坚持外汇储备多元化的策略。例如2009年底以来,我国外储整体上看处于减持美国国债的通道,同时也在适当增加包括日本长期国债等资产,虽然这主要是根据市场状况进行的动态调整,但也反映出我国外储投资多元化的趋势。当然,外储多元化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需要前瞻性地规划和实施,不可操之过急。正如国家外汇局所指出的,更好地推进多元化策略,应注意防止投资产品的表面多元化、投资行业和地区的表面多元化、以市场和舆论的短期表现为参照决定多元化的实施时机等误区。
当然,除了在外储投资多元化的同时,外储管理人才和管理机构的多元化也是当务之急。值得高兴的是,外汇局始终高度重视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队伍建设,面向海内外吸收和培养专业投资人才,今后,针对不同投资产品对人员的要求,还将有序调整外汇储备人员的结构和规模,更好地适应大规模经营的需要。同时,外汇储备一直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拓宽投资渠道,其中包括委托经营。这种多元化的人才储备和管理机构,能够有效分散外储投资失误的风险,提升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
最后,适当降低外汇储备的增长也是降低外储投资风险的重要途径,而藏汇于民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根据外汇局的表态,强制结售汇制度是外汇短缺时代的产物,目前我国已不再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并积极支持居民持汇用汇,经常项目已实现完全可兑换,但是由于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国内外汇差利差等因素,目前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较为强烈。也就是说,目前"藏汇于民"的障碍不在于政策,而在于涉汇主体的持汇意愿。在此背景下,未来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研究如何拓宽境内居民对外投资渠道,并妥善管理人民币升值预期,以此提高境内居民和企业的持汇意愿,通过藏汇于民减轻巨额外储所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