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金网 作者: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
本站讯 赣南的秋,是杉松染黛的浓绿,是稻田铺金的丰收,更是百姓脸上绽放的笑容。作为扎根红土的金融力量,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始终把 “绿色发展” 与 “为民服务” 刻在初心深处,以绿色金融为笔、以责任担当为墨,在万顷山林间植绿,在现代化车间里赋能,在乡村田野间富民,让“生态美”与“百姓富”在赣南大地同频共振,绘就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
林海护绿:金融 “润林” 筑生态屏障
走进龙南国家储备林安基山,松杉挺拔、油茶茁壮,绿意顺着山势绵延向远方。这片盎然生机的背后,藏着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注入的“金融养分”,更藏着守护生态屏障的坚定初心。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守护生态屏障的关键之举,却面临“周期长、见效慢、抵押难”的瓶颈。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组建专门金融服务团队,主动对接地方政府、林业部门及项目企业,深入山林勘察调研,开辟绿色通道破解融资痛点,从产品适配到流程优化全程“量体裁衣”,为项目授信1.7亿元,首笔1亿元的及时发放,用于林地流转、营林造林及森林抚育等。
“这笔资金既助推项目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工程’,又能带动林下种植,变作百姓增收的‘富民工程’。”该项目负责人表示,随着资金的注入,这片储备林在科学管护下持续激活生态价值——不仅提升森林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更拓宽产业链延伸空间,带动农户参与苗木管护、林下种植,林产业从“单一护林”向“多元增收”转型,让万顷林海成为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绿色银行”。
车间焕绿:信贷“赋能”促产业升级
赣州于都的江西卫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智能车间内,一排排现代化纺织机自主运转,只闻机声、鲜见人影。棉条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络筒等工序,蜕变成高品质棉纱。
“智能化改造后,生产能耗降低 30%,用工成本节约 70%,纺纱效率提高 30%。” 江西卫棉纺织集团董事长陈可霸介绍。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企业从传统纺织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转变为少人、无人的智能化制造模式。然而,这场转型之旅充满挑战,引进新设备、购买原材料、开展研发创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了解到企业资金需求足后,迅速发放1500万元贷款,帮助企业跨越“资金坎”。随着企业新建再生棉高附加值混纺纱5G+智慧车间和废弃纺织品循环再生利用生产线,该分行又发放2000万元“科创信用贷”,为企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得益于持续资金支持,江西卫棉纺织集团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产能稳步释放,驶入发展快车道。该企业在纺纱领域走在全省前列,目前拥有20万锭智能化赛络环锭纺、5条全自动高速气流纺和4条无纺布生产线,获得首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能力成熟模型三级认证、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智能制造标杆等荣誉。
乡村兴绿:活水“润农”结富民硕果
清晨的大余县池江镇团结村,薄雾尚未散尽,渔锦记生态养殖基地的水面已泛起粼粼波光。成群的鳄鱼在水中悠闲游动,负责人刘家栋正在岸边忙碌。这位曾经的南下务工青年,在家乡的青山绿水间圆了创业梦,而这一切离不开邮储银行的一路扶持。
几年前,刘家栋看准家乡充沛的水系资源和特种养殖的市场潜力,决心返乡创业。创业初期,他遇到资金难题,一筹莫展之际,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详细了解他“仿野生环境+科学饲喂”的生态养殖方案后,为他发放50万元“产业贷”,帮助他顺利购置种苗、搭建基础设施。凭着踏实肯干和科学管理,养殖规模逐步扩大。近期,刘家栋打算进一步升级设施、延伸产业链,再次遇到资金周转问题。该分行又一次伸出援手,给予50万元贷款支持,帮助企业从“单一养殖”向“育肥+繁育” 转型,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从买种苗、扩规模到拓市场,邮储银行的贷款总在最需要的时候送来,是我们创业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刘家栋感激地说。如今,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约60亩,承包田地超100亩,年销售额超300万元,近几年连续被当地评为“致富带头人”,成为特色产业的杰出代表。企业带动当地十余户村民就业,下一步还计划开发鳄鱼酒、鳄鱼胶等深加工产品,让生态养殖的“富民硕果”惠及更多乡亲。
从郁郁葱葱的山林,到智能化的绿色车间,再到生机盎然的生态养殖基地,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的绿色金融故事仍在续写。近年来,该分行持续加快产品创新,加大重点绿色产业调研,不断拓宽绿色信贷渠道,支持城乡供水新改扩建项目8800万元、县域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7500万元……截至7月末,绿色融资余额26.3亿元,增速52%。
未来,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将继续扎根红土、深耕绿色,以更具活力的产品创新、更贴需求的精准服务、更有分量的金融支持,让金融活水滋养更多生态之绿、产业之兴、百姓之富,续写红土之上兴绿富民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