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谢刚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9日
本站讯 近日,赣州发展集团在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发言,介绍人才工作经验做法。作为赣州市级重大产业、重大项目投融资服务平台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企业,面对市场化、金融化、多元化的业务发展,近年来,赣州发展投资控股集团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以“金梧桐”党建品牌为引领,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着力打造国企、金融人才集聚中心和创新高地,昂起龙头,做推动市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目前,集团已成为中部六省唯一获国内中诚信、东方金诚双AAA主体信用评级及国际穆迪、惠誉双投资级评级的地市级国企。
每一次蝶变升级,都伴随着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和人才结构的持续优化;每一次战略提升,都有赖于人才资源的坚实支撑和人才效能的充分释放。目前,赣州发展集团员工平均年龄36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2%,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26%,近半数员工有多个专业技术职称,队伍整体上呈高学历化、年轻化、专业化趋势。
招才引智 激活“所有”
集团党委把准市场脉搏、适应发展需求,打造高品质的人才生态圈,让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做大人才增量。面对高层次人才,解放思想,创新“以授代面”引才模式,以现场讲授专题大课、即兴交流答辩的面试形式替代传统单一的面试,今年成功引入1名博士和2名职业经理人。截至目前,集团累计引进博士和职业经理人8人。同时,多渠道引才,2020年以来,通过商调、猎聘、公开招聘、直播带岗等多种形式引入各类人才73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38人,占比52%。特别是今年通过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引入的20人中有12人毕业于“985”、“211”、双一流院校。目前,集团研究生人数较2020年近乎翻番,引才质效显著提高。
盘活人才存量。建体系育人才,构建“1+3+N”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开展“金梧桐大讲堂”、导师带徒、专业研讨小组等多种活动,积极出台各类政策鼓励员工提升学历、职称和职业资格,累计58人考取职业资格、提升学历。把子公司作为干部锻炼成长平台,近年提拔重用业务一线干部21人;以改革激活力,重构集团职级、薪酬、考核等体系,建立竞聘上岗、“双通道”晋升、中长期激励、员工跟投、及时奖励等机制,推动薪酬绩效向业务一线倾斜,员工干事创业活力空前高涨。
柔性引智 贯通“所在”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集团党委充分利用所在平台优势,吸引各类人才,共促发展。
发挥自身平台优势。牵头设立预期规模5亿元的市人才基金并研发线上申报程序,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高质量服务。高标准打造人才驿站,将驿站路演中心建设成项目汇聚、人才集聚、县市交流和产业研究的平台。2023年,举办锂电、光伏、医药等各类产业论坛5次,共邀请32名专家学者来集团授课,各界人才齐聚一堂,共话发展。
用好市级平台资源。参与组建央企中国稀土集团,作为并列第二大股东,巧借央企东风,与其探索政策互融、人才联育。定期走访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与市直单位沟通对接,成功引来3名清华大学博士生到集团开展课题攻关,协同解决锂电技术、矿山管理等方面难题,带动集团职工共同成长,汇聚发展合力。
借脑引智 广纳“所用”
坚持招才引智和招大引强并重,注重融才融智,做实产才融合文章。
借“外脑”引强援。聘请券商、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项目尽调提供专业服务和咨询。组建包含专家顾问、市场化职业经理等多元化人才的外部专家库,扩大人才朋友圈,成立投资决策委员会,为所有投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把控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引产业促发展。高效运营“1+5+N”产业基金,通过投贷联动、股权投资等方式,投资12家上市公司和4家拟上市公司,赣州发展投资基金荣列2022—2023年度全国最具竞争力政府引导基金第十九位。同时,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推动人才与产业、资本、科技、政策的深度链接,引进一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企业落户赣州,通过产业落地,深度融湾,为我市柔性引进77名博士、4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人才集聚中心和创新高地逐步形成,有力支持赣州经济发展。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赣州发展集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作示范、勇争先”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以人才发展引领企业创新发展,努力成为“中部一流、全国知名”的创新金融综合服务和产业运营平台,在推动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长征路上奋楫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