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谢文军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2日
本站讯 河水清澈,万木葱茏。时值盛夏,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一幅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卷映入眼帘。
2020年,赣州市成为全国第三批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在建设过程中,崇义县将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纳入县域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推动绿色生态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连续多年获评为全省绿色金融先进县。
高位推动 突出山水重点
“这笔贷款解决了公司资金难题,帮助我们增加种植面积,形成规模效应。”收到480万元信贷资金后,崇义森泉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余茂林高兴地说。
余茂林从事林木生产20多年,面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他的公司急需升级生产技术,但因缺少资金,迟迟不能实现。得知县里出台了绿色金融助推林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企业可通过林权抵押获得贷款时,他第一时间提交申请,很快就拿到了贷款。
近年来,崇义县大力推进绿色金融改革,率先启动全省绿色金融改革县域试点,成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绿色金融服务办公室,积极探索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
崇义县金融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小明表示,该县在全市率先制定了县级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印发文件明确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定方法,明确县域内绿色评价识别标准及等级,为金融机构对接企业精准画像,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和项目倾斜。
针对当地生态资源富集的特点,该县组建全市首家“‘两山’价值转化平台”暨林权收储服务中心,建立林权收储“一链式”服务窗口,充分发挥政府桥梁纽带作用,采取“政府+协会”出资的方式,设立5000万元林权抵押担保收储基金作为贷款风险保证金,撬动合作银行按不低于1:8的比例安排银行信贷资金用于林业贷款投放。平台中心建立以来,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22亿元,抵押面积5.33万亩。
多点突破 做好创新文章
崇义县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效日益凸显。
——设立“生态支行”,引导九江银行在崇义县设立绿色专营支行,也是赣州市首家绿色专营机构。
——组建“湿地资源专营中心”,探索撬动市场资金投向湿地保护修复机制,构建灵活稳健的湿地生态治理投融资模式。
——借助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创设“崇义绿色生态板块”,大力扶持县域绿色企业股改上市。
——设立“绿色产业融合信贷通”,以“政府+龙头企业”的方式,设立5000万元的风险保证金,撬动4亿元银行信贷资金,推动崇义水饺、高山茶、刺葡萄等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崇义章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阳明湖渔业分公司采取生态养殖方式,能够保护阳明湖湖面水域,但投入产出周期长、回报慢,流动资金出现缺口。九江银行崇义支行作为全省首家湿地资源运营中心,一周内完成企业授信方案的制定、上报和审批,1000万元贷款顺利发放——江西省第一笔湿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正式落地。
“以湿地资源作为抵押,既解决了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又盘活了企业湿地资源,实现了湿地资源的价值转换。”该县林业局局长黄学鹏说。
创新远不止于此。当地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加快构建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绿色金融业务体系,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
未来之路 重在深化改革
崇义县创建绿色普惠金融服务中心,聚焦“绿色更普惠,普惠更绿色”的功能定位,以中心为载体,打造集多家金融机构、多种金融工具、多类金融产品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全面提供信贷融资、金融保险、金融改革展示、金融服务体验、企业路演、政策宣传和征信查询等服务,有效形成绿色普惠金融集聚发展效应。
做大绿色增量。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建成商品材基地140万亩,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村10个,市级生态村83个。
扩大普惠范畴。优化普惠金融资源配置,从聚焦服务小微企业、“三农”和特殊群体等重点对象,延伸支持绿色高效农业、绿色乡村建设、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领域。
擦亮绿色普惠名片。开展绿色价值核算工作,邀请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和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专家核算崇义绿水青山价值。发挥绿色普惠金融作用,创新开展“绿色普惠+旅游”“绿色普惠+出行”“绿色普惠+产业”等服务模式。
崇义县的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呈现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但在实际推进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小微绿色信贷风控要求较高、绿色认定难,金融机构在尚未形成标准化、批量化业务模式的情况下,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对此,建议强化政策支撑,加快探索制定绿色普惠金融标准,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应用逐步延伸,探索开展小微企业、农业经济活动、消费领域的“标绿”“识绿”工作。同时,要持续优化绿色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小微企业绿色转型、乡村振兴、绿色消费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绿色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度、服务精度和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