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增添无穷活力
赣州吉安普惠金融改革掠影
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柯凌云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9日
去年9月,赣州市、吉安市获批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这是继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后,我省又一个“国字号”重大金融改革平台,为此,江西也成为全国第二个、中部第一个同时开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省份。
经过各方共同的努力,普惠金融硕果累累:截至7月末,全省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986.8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509.2亿元,同比多增956亿元,全省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7%,比上年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
在普惠金融改革试点一周年之际,笔者深入赣州、吉安两地感受普惠金融的生机与活力。
试验区为何选择赣州吉安
“建设赣州市、吉安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就是聚焦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脱贫攻坚任务重、产业动能基础较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健全普惠金融体系,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称,选择赣州吉安两市作为普惠金融改革的试验区,必将为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作为革命老区,吉安市坚持“政府主导,监管主责,机构主体”的原则,按照“一张网、二个平台、三项重点”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引领、监管部门主责主抓、金融机构主力主体作用,借助科技赋能数字普惠金融,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质效。截至今年7月末,该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584.78亿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而赣州市则以提升普惠金融“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为核心,积极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完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机制,不断营造浓厚的普惠金融改革工作氛围。
便民利民普惠到家
作为服务对象主要为小微企业、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品类,普惠金融需要接地气、具有便利性、易操作。
“自从设置了普惠金融服务站,我可以在这里存取款,交水电、医保、电话电视费,比以往方便多了。”吉安市吉州区白塘街五里社区居民汪大爷高兴地说。据悉,吉安市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下沉、服务下沉至乡村。目前,该市有12家银行机构设立了普惠金融部,全市共有银行网点770个、普惠金融服务站960个,设有助农取款服务点2400多个。
相较于吉安市,赣州市普惠金融的主阵地则是社区,截至6月末,该市共对接235个社区,开展金融便民活动550场(次),已设立192块社区金融便民服务牌,设立便民服务站95个。
产品创新亮点频闪
产品创新是普惠金融制胜的法宝。
“自从有了‘家庭备用金贷’以后方便多了,谁家里没个急事需要用钱,我们也不会因为几万块钱而不还。”泰和县苏溪镇水口村村民何强说。吉安市引导各金融机构创新推出 “教培贷”“箱包贷”“民宿贷”“快递贷”“蜜柚贷”等特色信贷产品62款,创新产品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其中,有8款产品为全国首创,包括江西银行的“动产数字贷”等;有12项产品为全省首单,其中交通银行发放的“新农直通贷”为全省首单应用“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贷款,光大银行的“快递贷”为股份制银行第一个创新产品;有20款产品为吉安的专属产品,包括“工银教培贷”“新干箱包贷”“井冈蜜柚贷”等。该市同时大力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达2.48亿元,占全省1/4强。
赣州市辖内的建设银行推出了“橙心橙意脐橙贷”;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江西银行开展了“南康家具产业贷”;大余农商行创新“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赣州银行推出“虔诚系列贷款”等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信贷产品。太平洋产险在定南和兴国创新推出生猪饲料、大地财险在于都创新推出肉鸡饲料“保险+期货”项目,还有全国首创农业巨灾保险。
特色金融精准普惠
只有创新创特,普惠金融才能发展更快。
特色金融,精准扶持。吉安市积极搭建“吉惠通”和“区块链+供应链”数字技术应用平台,借助科技赋能,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另外,吉安市的“科贷通”合作银行由1家扩展至4家,累计发放贷款2.9亿元,比年初增加近一倍。
与此同时,吉安市大力扩大“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线上放款”的线上信贷产品,如建设银行的“小微快贷”、农业银行的“惠农E贷”等;中国银行已在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科技支行,建设银行正在推进吉安高新区科技支行设立;九江银行、交通银行、江西银行等推出了“智融通”“智享贷”等知识产权抵质押贷款服务。
走进赣州市,普惠金融创新推出的金融产品同样活力四射。该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补位“产业扶贫信贷通”退出后的政策空缺,创新探索“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模式,截至6月底,全市共累计发放“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贷款45.63亿元。另外,太平洋财险赣州中支与金瑞期货、中信期货合作,在定南和兴国两县试点推出的“期货+保险”项目,通过生猪饲料价格指数作保险标的为农户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