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江西金融 作者: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6日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始终坚持“防风险、守底线、促发展”工作理念,通过构建四项工作机制,有力筑牢江西省债券融资市场安全屏障,取得积极成效。自2012年以来,江西省非金融企业累计公开发行各类债券1228笔,发行金额合计1.09万亿元,其中2021年上半年,全省共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073.6亿元,发行量居全国第11位。截至目前,江西省到期债券均如约兑付,江西成为全国极少数债券市场“零违约”的省份之一。
搭建上下联动的央地省级层面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三方合作机制。早在2012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江西省政府、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就签订了三方合作备忘录,达成利用银行间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共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共识,并持续加强工作联动。
●建立省级协调机制。在三方机制的推动下,于2014年成立江西省推进债务融资工具发展工作的协调机制,由分管金融的副省长担任协调小组组长,以省政府文件印发《江西省推进债务融资工具发展的工作方案》。
●加强央地信息互换。针对交易商协会发来的企业征询函,多次赴辖内政府部门和企业调查并及时反馈意见。对协会下发的高风险企业名单,第一时间摸底情况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南昌中心支行领导也多次带队赴协会就企业发债事宜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协调。
●提高各方风险防控理念。在各种场合积极宣传债券直接融资并提示防范风险,树立“信用维护联合体”意识。在NAFMII走进江西等数十次培训中,均将“债券风险防范和违约处置”作为重要授课内容,提高市场主体的履约意识。
●实行信息共享。定期整理、汇总辖内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存量清单和到期兑付时间、金额,加强与省国资委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政府有关部门数据共享。
●定期研判风险。在南昌中心支行的倡导下,将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研判提交至省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直接融资工作例会分析研究,对高风险企业进一步摸排其资金进出规模和流向,加强监测预警精准度,发挥监管合力。
●建立地方国有企业债券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机制。联合省国资委、证监局和地方金融监管局共同建立江西省国企债券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机制,明确各方工作职责,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会商,并指导各地市建立相应机制,形成管理合力。
●开发监测系统。在将全省存量发债企业纳入风险早期识别系统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上线“江西省债务融资工具监测预警系统”。从基础财务指标、偿债保障能力指标、债务风险指标等三个维度确定资产负债率、净债务、经营活动现金流等36个指标,通过预设参数分析历史数据的变化情况,自动对辖内发债企业风险进行分级预警,有效提升了主动发现提前预警的能力。
●压实主承销商责任。印发《关于加强江西省债务融资工具风险防控的通知》,进一步细化各主承销商工作要求,包括实行展业报备、规范发行企业信息披露、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做好偿付资金摸排工作等,压实主承主体责任。
●滚动监测偿债资金安排。提前三个月摸底了解企业偿付资金安排,提前一个月电话提示主承销商到期时间,提前一周密切跟踪筹资资金到位情况,实行动态预警,确保兑付前期“只只有人防,只只防到位”。
●强化内部协调。成立由货币信贷、办公室、调统、稳定、研究、支付等多个处室组成的南昌中心支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金融风险管理小组,加强资源共享,统筹风险排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加强内部考核。将债务融资工具推动和风险防范工作纳入对地市人民银行的考核中,并明确了由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要求。
搭建政府主导的债券违约
风险提前化解机制
●南昌中心支行党委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挂帅,全程协调推动风险防范和处置,多次向省政府专题汇报有关情况,督促政府承担属地责任、履行好出资人责任。
●依托政府力量,联合国资委等政府部门提前化解违约风险事件,指导相关企业制定还款计划,按日监测企业资金动向。
●针对潜在风险企业协调实施变更土地性质、处置不良资产、财政注资等风险化解措施,确保兑付资金在还款前落实到位,维护江西良好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