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肖翔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6日
本站讯 金融是撬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囿于产融双方信息不对称、信用制度建设待完善等诸多因素影响,现实中往往出现金融机松贷不出、实体企业贷不来的“两难”局面。
为切实打破这一“两难”局面,引导金融资金有效投入实体经济,近年来,我市在常态化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全方位开展培训宣传、大力度推进增信助贷方面创新思维,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质效,全市融资规模持续增长、融资渠道日益拓宽、投放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产融互动互促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到今年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6336.08亿元,比年初增加571.67亿元,同比增长16.83%,增量居全省第二。
架桥铺路 构建政银企对接合作长效机制
3月26日,全省金融机构支持赣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产融对接活动举行。40多家省级金融机构齐聚赣州,开展产融对接活动,共签约项目79个,签约总金额176.86亿元。
成事者,贵在坚持。全省金融机构支持赣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产融对接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按照主题差异化、特色化的思路,我市以举办各种形式的产融对接活动为抓手,积极构建政银企对接合作长效机制,组织各金融机构主动对接项目融资需求、参与融资项目包装策划,推动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活动前精心笑备,活动后狠抓落实。针对产融对接活动的签约项目,市相关职能部门跟进掌握项目授信履约率用信履约率、项目履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事项,推动各金融机构主动对接签约企业,指导企业完善融资资料,协助企业落实用信条件,加快推进授信、用信履约进度,切实推动项目落地。
开设“金融产品地摊”,是我市推进产融对接长效化、常态化的一个创新举措。2020年3月,为应对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南康区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入驻该区双向开放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银行信贷、各类信贷通、融资租赁、还贷周转金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先行先试开展金融产品地摊”活动,有力推动了市场主体从"失活”迅速走向复苏”。
在总结南康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市迅速形成了“54321”金融产品地摊新模式,当年即在各县(市、区)全面推广,实现了"银行选企业”向"企业选银行”、“信息不对称”向“无缝双对接”、“单一化道”向“多元化融资”的转变。截至目前,“金融产品地摊”已累计向企业发放金融政策手册35000余本、现场累计服务企业3000余家、办理业务600余笔。
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发挥交易所和省股交中心专业优势,先后推动深交所在我市设立赣南苏区企业路演中心、上交所在我市设立资本市场服务江西基地,累计举办各类路演活动16场,近80家企业进行了路演展示,对接超1000家投资机构,有效打通了企业与专业投资机构之间的投融资对接渠道,为我市企业提供了向全国投资机构展示的机会。
培训宣讲 全方位提升企业融资意识
主讲者深入浅出,听讲者频频点头。6月7日,在大余县新材料科技双创金融中心,数十家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认真听取市金融专家服务团带来的赣州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相关政策解读。
在赣州,像这样的专家讲座每周都在不同地方举行。“当前,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知识和金融意识相对薄弱,与牵线搭桥解决企业一两笔资金需求相比,提高企业融资意识对于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更为紧迫。”市政府金融办资本市场科负责人凌鑫表示。
全方位的金融知识培训覆盖,成为近年来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我市从各金融机私抽选资历深、业务面广的专家组成金融专家服务通过“集中宣讲”“进园入企”县乡联合”等不同形式,解读金融政策,推介金融产品,系统开展“资本市场在行动”股改集中周”“直接融资培训指导月”等专家服务团活动。仅今年1月至6月,就已在17个县(市、区)举行金融专家服务团政策宣讲会22期,服务企业500余家。
由银行培训行业客户、由行业专家培训银行职员,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广泛开展的换位培训,是我市提升金融知识培训质效的一个创举。一方面,市相关职能部门定期组织各银行机构举办客户培训活动,通过金融和行业专家的现场讲解指导,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思路,培育和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各银行机构确保每半年至少举办1期内部产业培训,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产业培训,指导员工了解我市产业发展规划、区域性经济发展现状,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产业发展周期,提升员工对企业成长性和风险点的识别能力。
与此同时,我市还定期分层次、分领域、分类别举办金融沙龙聚会,有针对性地邀请金融实务技能人才与企业开展小型化产融问答交流,解决企业急需的信贷融资、并购重组、股改上市、股权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难题。今年,有关部门已联合章,区、招商银行赣州分行为佳腾电器、挺进环保等有股权融资意愿的10家拟上市企业开展了股权融资沙龙活动。
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我市企业家融资意识的明显提升。其中,最直观的表现是,对于各种培训,企业不再派秘书、办公室主任出席了,而是企业家亲自出马。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经常连走廊里都挤满了企业家。
增信助贷 让企业轻装上阵健康发展
10天时间,500万元到账。7月6日,看着一车青花瓷贮酒缸顺利运抵贮藏基地,寻乌县岑峰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赖丙光连说了几个“没想到”:没想到还有“总对总”这种贷款担保模式,没想到银行放贷如此高效,没想到困扰公司发展的资金烦恼一下子解决了。“尽管酒质好市场也好,但因为基酒无法抵押,以往也只能守着青山愁柴烧。现在,终于可以按照规划,好好运营了。"赖丙光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企业缺少合规足值的抵押物,无法有效拓宽抵、质押担保范围和途径,由此造成的“抵押担保难”问题成为众多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一大困扰。助力企业冲破这一困扰,正是近年来我市和极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实体企业融资获得感的一个生动缩影。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赣州市、县两级国有融资担保公司已达21家,在保余额220.18亿元,其中融资在保余额199.31亿元,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达5.5倍。今年1月,我市首笔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正式落地,目前业务规模已达7.63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在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同时,我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低成本优势,同步推进政府还贷周转业务,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过程中的资金周转压力。全市市县两级共设立20支倒贷基金,总规模达12.9亿元,累计向6974户企业提供了388.88亿元还贷周转金。今年前6月,全市新增发放还贷周转金20.56亿元,帮扶企业276户。
此外,我市还建立问题企业贷款专场协调机制,按照可持续原则,增强政银企沟通效果,依法合规促成解决各类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不断提升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服务质效。近年来,已先后协调解决章源钨业、杨氏果业、耀升钨业、江西青龙岩、金信诺等数十家市(县)重点企业融资问题发放贷款超2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区为契机,围绕中小微企业、‘1+5+N’重点产业、大项目、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金融支持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融互动互促的耦合度、匹配度,为全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更多金融量。”市政府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