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努力建成南方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城市
解读《赣州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6日

目前,赣州港已开通来往欧洲、中亚等国的国际进出口货运班列,为江西货物走出去和“洋货物”运进来提供更为便利的渠道。记者郭芷汇 摄(资料图片)
无人机配送。(资料图片)
 
    □李孟龙 记者幸菲菲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2014年,我市出台了《赣州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发展规划(2013—2030年)》和《关于加快建设赣州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实施方案》,在财政政策、用地政策、融资政策、畅通政策、开放政策等方面提出明确实施措施;
 
  2016年5月,我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首批20个、江西省唯一的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明确我市推进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冷链物流基地和探索构建中西部地区地级城市物流管理政策体系典型经验等三项重点任务;
 
  2017年11月10日至11日,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多式联运现场推进会上,赣州港“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被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该项目成为我省唯一获批的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为赣州港再添一个“国字号”重要平台。赣州港“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从启动申报工作到获得批准,只用了短短半年多时间,且申报一次就获得批准,创造了又一个“南康速度”和“南康奇迹”……
 
  7月23日,市交通运输局的《赣州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出炉,记者从中选取几个亮点,进行解读。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加强规划引领,夯实创新发展基础。坚持规划为先,组织编制了试点实施方案和试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将区域性物流发展规划中的项目融入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抓好基础设施、运行效率、运行模式、区域协作、发展动力等5大方面28项创新任务,确定重点推进54个、总投资225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试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循序推进。聚焦产业发展“痛点”,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支撑,制定出台了在工业园区加快建设物流服务中心、建设赣州中心城区配送绿色通道、推进赣州市农村物流站点建设、加快推进赣州市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工作等一系列具有较强指导性和前瞻性的政策文件,破解物流发展瓶颈,改善物流业营商环境,为全市物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集中精力攻坚,产业基础全面跃升。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围绕构建我国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城市目标,加快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内强外联的物流通道和网络。两年来,全市新建投资总额1亿元以上物流项目40个,完成投资190多亿元,华东国际物流城、龙南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龙头物流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在全省率先引进浙江传化在我市建设综合物流园,其中总部大楼、信息中心、司机之家主体工程已完工,建成后将成为全省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综合物流枢纽。福建超创在我市投资建设总容量15万吨的现代化冷链物流基地,今年完成投资3.9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额的78.8%,一期工程年内竣工。赣州港全方位立体口岸开放体系逐步完善,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迅速,多式联运项目成功创建全国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现已建成进境木材监管区、铁路场站一期、集装箱堆场和10万平方米货物监管仓等核心功能区域,赣州港“单一窗口”暨电子口岸建成运行,五定班列、公铁和海铁联运成为常态。目前,我市已经成为全省开放层次较高、体系较为完善的国际物流通道。规划中共44个重点物流项目,80%的项目已建成或在建,20%的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并列入三年行动计划中推进实施。
 
  推进创新创业,智慧物流异军突起。“滴滴打车版”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吉集号”上线运营,年交易额突破17亿元,企业用户1万余家,会员司机32万余人。江西红土地云配平台覆盖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10多个省市70多个网点,整合拥有1000多台车辆,成为区域内规模领先的物流创新发展平台。智慧物流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惠龙易通进驻我市并建设全国物流交易结算中心,短短半年缴纳税费1800多万元,预计年内平台运输业务总额超过8亿元,上缴税费超1.3亿元。全国“互联网+物流生态平台领先者”天地汇在我市合作建设智能园区。南康顺丰无人机试点基地获颁全国第一张无人机物流配送经营许可和运行合格证,在全国率先实现智慧物流网络的空中“最后一公里”。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无车承运人”试点平台3家,位列全省前茅,成为全省领先的智慧物流发展高地。平台企业平均为会员企业降低物流成本20%以上,降低车辆空载率70%以上,极大地助推我市企业发展。
 
  推进转型升级,产业规模持续做大。两年来,我市新增A级物流企业29家,国家标准A级物流企业达59家,占全省的31%,A级物流企业增速和总量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物流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和重要增长点。
 
  加快物流业转型发展
 
  今后,我市将紧扣“打好攻坚战,同步奔小康”战略部署,围绕“打造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目标,着力构建“一中心、多节点、全覆盖”的现代物流空间布局体系,加快物流业转型发展,努力把我市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聚焦项目攻坚,构建发展大格局。一是突出打好物流通道项目攻坚战,加快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赣州港综合货运码头、兴泉铁路、赣州东站货场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综合立体、内畅外联的现代物流大通道。二是突出打好物流平台载体建设攻坚战,加快赣州综合物流园区、赣州港多式联运、赣州冷链物流中心、赣州空港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2018年建成物流项目23个,年度完成投资86亿元,加快构建我市物流大发展的“四梁八柱”。三是突出打好物流项目招大引强攻坚战。力争引进林安物流、京东、菜鸟网络等国内一流物流企业参与我市物流业发展,建设区域总部,打造物流生态圈和产业链,推动我市构建重点突出、功能齐全、连接畅通的物流设施体系。
 
  推动政策创新,培育市场大主体。一是力争尽快出台我市有关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全方位支持物流业降税清费,完善物流发展政策,提高物流运行效率。二是力争制定出台我市支持智慧物流平台建设的政策意见,全方位支持物流创新企业加快发展,吸引更多的物流“独角兽”企业落户我市,加快推进我市建设物流结算和大数据中心步伐。三是积极支持我市现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入园入规、转型升级,重点培育国家标准A级物流企业、星级冷链企业和供应链企业,支持传统物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服务,引导大型制造和商贸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改造物流全产业链。四是加快电商物流发展,整合仓储物流配送资源,建设一批区域性仓储配送基地,构建电商物流服务平台和配送网络,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推动业态创新,促进产业大融合。一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新业态新模式,重点培育发展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跨境物流、物流金融等新业态,促进现代供应链创新和应用。二是加强物流数据开放共享,依托吉集号、惠龙易通、传化鲸网等智慧物流平台,力争建设我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供应链信息平台,推动公路、铁路、水运、民航、邮政、公安、工商等非涉密物流信息整合共享,实现物流活动信息化、数据化。三是推动运输方式创新,大力推动赣州港多式联运试点,积极推广铁路集装箱和公路厢式半挂车多式联运,有序发展驼背运输,努力扩大公铁、海铁联运覆盖面,加大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力度,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四是提升物流装备新技术运用水平,大力推进物流车辆标准化,推广智能仓储和标准托盘,鼓励物流机器人、自动分栋设备等智能物流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