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平台 创新机制 “触网”升级
——石城县做强电子商务助力经济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9日
|
石城制造的矿山机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欢迎。 |
|
|
鞋服生产企业“触网”增加订单。 |
|
古樟工业园内,一批批矿山机械和鞋服产品通过电商销往海外;小松产业园内,一袋袋通心白莲、米粉,一罐罐土蜂蜜、酒酿在网上供不应求;柳绿成荫的秀美乡村里,村民在电脑屏幕前操作,将农产品卖向全国各地……
近年来,石城县以建设“国家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契机,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加强电商人才培育、创新外贸促进机制,搭建好线上线下平台,带动传统工业和农业向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换档升级。
□特约记者李方圆 文/图
平台搭建添动力
“村里有了电商服务站后,我们的红薯干、白莲、花生等农产品不用像以前那样大老远挑出去卖。挂在网上卖方便省事,不仅省去了舟车劳顿,还不用跟顾客讨价还价。”近日,石城县小松镇罗源村村民张水秀笑着对记者说。近年来,该县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不仅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更在培植龙头企业上下工夫,带动电商产业发展。
据石城县商务局副局长温凯文介绍,该县制定了《石城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7)》,不断完善电商孵化园服务功能,建成溯源品控体系展厅及中国白莲产业网重点项目线下运营中心,着力推进溯源品控体系建设和中国白莲产业网项目,延伸电商运营体系。同时,为推动“互联网+”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该县瞄准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电商大企业,引进投资10亿元的颐高集团,打造石城本土电子商务城,并将销售触角延伸到海内外,形成“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旅游”的营销模式。同时,该县启动了投资4亿元的现代物流中心项目,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货物仓储等配套基础设施,为电商产业保驾护航。
目前,石城县已累计完成四大县级运营中心、9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的建设,溯源品控体系已入驻15家特色农产品企业,该县白莲、蜂蜜、薏仁、土鸡蛋等18款农特产品已实现整体追溯。其中石城特色产品O2O馆发挥平台优势,带动农副产品线上销售成果突出,获评全国第一批“青年电商创业孵化中心”。
人才培育增潜力
“今天的培训是针对各贫困村电商从业人员的,主要是教他们学会如何编辑网页,更好地体现产品特色,吸引消费者。”近日,石城县大由大电子商务服务发展有限公司的又一期电子商务知识培训班开班,该公司经理丁龙辉介绍了相关情况。据悉,该公司已通过开展各类电商培训帮助80多名贫困户掌握电商基础知识。近年来,该县加强电商人才培育和从业人员培训,积极构建“电商企业+电商脱贫站+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
据温凯文介绍,今年上半年,石城县商务局牵头出台实施了《石城县2018年电商扶贫工作方案》《石城县电商扶贫“春季攻势”实施方案》等电商扶贫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了多场免费电商技能培训和电商人才专场招聘会,累计培训农户317人,其中贫困户197人,实现电商创业20余人;打造出屏山镇山下村电商扶贫示范站点,通过“村站+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山下村及周边335户贫困户参与种养专业合作社,实现增收。
此外,石城县以邮政“村邮乐购·农村e邮”电商精准脱贫站点为核心,坚持“一村一站一品”的理念,发挥电商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截至4月底,邮政线上平台累计帮助17个脱贫站点上线白莲、土鸡蛋、翻秋花生、蜂蜜、百香果等14款产品,平台销售农特产品3万多笔,销售金额近250万元。
机制创新激活力
“石城县正处于县域经济崛起赶超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既需内力推动,也要外力相助,而‘飞地经济’就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温凯文告诉记者,去年,深圳市罗湖区与石城县结为友好城区,罗湖区的金融商贸优势与石城县资源优势互补,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
近年来,石城县积极构建新型的外贸促进体系,大力优化主体结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着力破除外贸发展束缚障碍,打开外贸发展新局面;同时,该县多渠道拓展国际市场,鼓励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重要机遇,参加各种境内外展会,扩大对外交流,推动企业、产品走向世界;此外,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培育对外贸易新动能,积极利用国际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等跨境电商平台,建立境外营销网络,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让传统外贸出口业务插上互联网翅膀,助推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如今,石城县的矿山机械等产品通过互联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受欢迎。同时,随着该县交通建设日益完善、区位优势的不断凸显,以及与深圳市罗湖区的交流合作日益深入,“飞地经济”的各种可行性模式也在加快探索。温凯文告诉记者,石城县正借助电商发展,进一步助推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发展,抢抓机遇,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