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谋发展
——会昌以产业帮扶促精准扶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邹鑫 钟琦 记者余书福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4日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的会昌,2017年,该县按照“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扶持一笔资金、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思路,鼓励和扶持贫困群众自主发展各类脱贫产业,以产业帮扶带动精准脱贫。
立足农业 夯实基础
针对就业困难的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会昌因地制宜发展村特色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创收。
近日,家住会昌西江镇河背村的许娣仔早早起床,忙完家务后来到村里的地瓜干厂,开始一天的工作。像许娣仔这样来厂里做工的农户还有很多。
许娣仔回忆道,2009年,她家中主要的劳力儿子儿媳双双离世,家里只留下她和老伴及两个孙子艰难生活。2014年,她家被纳入为贫困户后,许娣仔便被安排到村里的地瓜干厂上班,除了土地流转分红外,她还可以每天到厂里做事,实现了收入翻番。
截至目前,该县组建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500余家,对贫困户发展油茶、毛竹、脐橙、养殖等农业产业给予资金奖补并实行产业保险制度,增强了贫困户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抗风险能力和产业致富信心。
拓展电商 注入活力
2017年以来,会昌县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契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优化电商发展环境,搭建创业平台,推进农村电商网点建设和农产品触网上行,让电商助力精准扶贫。
会昌县白鹅乡中心村的贫困户温良玉说:“自从有了电商这个平台,我再也不用愁农产品没有销路了。”2017年,温良玉在县电商办帮扶下,建起了淘实惠白鹅村服务点,淘实惠平台一年多时间线上交易额达46.5万元,实现利润约4.8万元。
2017年,会昌县已有注册电商企业470家,比2016年新增73家,新增网店2200个;从事电子商务人员近1.2万人。全县建设县级运营中心5个,乡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点335个,在贫困村建设电商服务站点72个(含“十三五”的88个贫困村)。全县举办各类电子商务培训114期次,共培训9557人次。2017年,全县电商交易额19.753亿元,其中农特产品网销额3.2亿元。
开拓渠道 盘活资源
为进一步盘活资源,会昌县还充分利用各乡镇特色资源,发展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如今,该县已推进了243个村总装机容量20.54兆瓦的村级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并于2017年6月前实现了并网发电,为每个村增加村集体经营性资产50万元,每村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会昌还充分利用秀美乡村资源,加快对乡村旅游的升级改造进程,进一步完善了农家乐等旅游扶贫配套设施服务,打造了文武坝镇古坊村、珠兰乡大西坝村、麻州镇增丰村和洞头乡畲族村等乡村旅游“样板”。
洞头乡的贫困户谢标敏说:“有党的好政策,有当地政府的好项目,我们老百姓就有奔头,只要自己努力,我们肯定能早日奔小康。”如今,谢标敏夫妻俩都在洞头乡肥岭村太平塅小组的农家乐里担任厨师。除了农家乐的日常工作,谢标敏夫妻俩还承担了农家乐的山林散养鸡的饲养工作。在一系列产业帮扶政策的推动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定能走上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