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改革风吹满眼春
——2017年赣州市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 刘珊伊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1日

  逢山开路,崇山峻岭无险阻;遇河搭桥,惊涛骇浪从容渡。
 
  回眸2017年,赣州市充分用好《若干意见》政策和国家部委对口支援优势,紧紧围绕打造改革创新试验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改革决策部署,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先行先试、创新创特、注重实效,改革行稳致远、扎实推进,创造了一批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赣州经验”和“赣州品牌”,迈出了新时代赣州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步伐。
 
  3.94万平方公里的赣南大地,春潮涌动,风生水起。一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赣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赣州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和“长安杯”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
 
  顶层按下“快进键” 改革加速推进
 
  2017年7月,央视《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后,在及时组织各地各部门认真收看的基础上,赣州又集中2个半天的时间,组织市四套班子成员以及市直部门副处级以上干部、各县(市、区)四套班子成员、乡镇党政正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体观看学习。这是赣州市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顶层推动各项工作的一个实例。
 
  2017年,赣州紧跟省委深改组节奏,加密市委深改组会议次数,共召开11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35个改革文件。市级层面年初工作要点和计划确定的174项改革任务均已完成或达到年度进度要求。
 
  赣州市构建了“市委改革领导小组—县(市、区)改革领导小组或市委各改革专项小组—市委改革办—牵头单位—参与单位”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五级主体责任链条。市委主要领导带头落实改革主体责任,坚持做到“四个亲自”,即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文件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
 
  赣州还健全改革督察问效机制、改革考核评价机制、改革信息宣传机制。2017年以来,共开展2次全面督察和10多次专项督察,并及时下发督察通报和督办函,有效推进了改革工作落实;从2014年起连续4年将改革工作列入对各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和市直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积极向中央、省级主流新闻媒体宣传推介,全年在市级以上各类新闻媒体发稿120余篇,《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多次聚焦报道赣州改革成果。
 
  开出改革“新药方” 重点领域破冰
 
  2017年12月28日,赣州市行政审批局(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行,赣州在全省设区市率先挂牌运行行政审批局,推进“最多一次办结”改革。与改革前相比,原有审批人员125人,改革后仅保留四分之一。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将原来分散的审批主体集中到一个审批主体,以更少的人,干更快的事,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窗口接办件、一把尺子管全程”。这是赣州刀刃向内,大力简政放权,让政府权力“瘦身”的成果之一。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实现关键突破。赣州坚持多点聚焦、深度发力,各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
 
  作风建设方面,赣州建立“改作风、提效率、敢担当”工作新机制,掀起作风效率革命。为解决少数党员干部“慵、懒、散、慢”等问题,解除干部锐意改革的后顾之忧,赣州市出台“一个意见、两个办法”,从激励和约束两端发力,探索建立改作风提效率的新机制。
 
  生态建设方面,赣州率先在全国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针对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赣州市抢抓机遇,获批全国首批4个试点之一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该试点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以往自然资源单一管理模式,以及治山、治水、护田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实现了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同步建设的良性工作格局。赣州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生态综合执法方面,赣州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综合执法新模式。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安远县在全省率先组建生态综合执法局,实行“集中办公、统一指挥、统一行政、统一管理、综合执法”的运行机制,有效打通了各生态要素彼此间的“关节”与“经脉”,扼制了各类破坏生态环境事件的发生,切实保护了生态资源环境。截至2017年底,共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400余起(含联合执法行动),受理、查处行政案件31起。而且,会昌、大余等县也已成立生态综合执法局。
 
  大力推进经济建设,赣州“无中生有”试点建设赣州港,使之成为全省对接“一带一路”的示范和样板。目前,赣州港成为全国内陆地区第一个国检监管试验区和全国第8个临时对外开放内陆口岸,获批全省首个国家“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成为盐田港、厦门港、广州港的内陆腹地港,已开通16条内贸和铁海联运班列线路、17条中欧(亚)线路,直通中亚五国和欧洲经济腹地,实现家具、木材、煤炭、蔬菜和电子信息产品的多品种运营,成为全省对接“一带一路”的示范和样板。
 
  招才引智方面,赣州出台“人才新政30条”和人才住房优惠政策,广邀八方英才。2017年9月,赣州市出台文件,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根据人才层次、类别不同,实施17个政策包待遇。成立市招才引智局、赣南苏区人才发展合作研究院,设立“苏区人才伯乐奖”,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更加开放有力,人才聚集效应开始显现,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释放民生“大礼包” 提升百姓福祉
 
  赣州在全国首创农村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政策,从而构筑了基本医保补偿、大病保险补偿、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四道医疗保障线”,并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卡通”即时结算,惠及贫困群众41.77万人次。目前,全市有147.63万城乡贫困人口纳入了“四道医疗保障线”政策范围,农村贫困人口个人自负费用降到总费用的10%以内。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在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中,赣州市始终将“人民”作为最核心的关键词,将群众获得感作为丈量改革的标尺,打出了一套接地气、聚人气的组合拳——
 
  打造全国社会心理服务示范点。赣州市创造性开展社会治安特殊人群“心理安防”工程建设,围绕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的七类人群,提供“心防”服务,筑牢了预防社会风险和违法犯罪的“社会心理防线”,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目前,全市共组建有“心防”工程专家服务团600余人、志愿服务团2800余人、专业服务团2200余人。
 
  大力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彻底终结“以药补医”时代。2017年9月1日,赣州市全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至此,以取消药品加成为标志的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以药补医”现象在赣州市彻底终结。
 
  探索形成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会昌模式”。为有效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会昌县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后又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试点县,并创造性地推出了系列创新措施,破解了“五大难题”。截至2017年底,该县累计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2905笔共4.15亿元。
 
  推进金融创新,建成“票链全国监控运营管理中心”。2017年3月15日,区块链票链全国监控运营管理中心正式落户赣州,全国首单区块链票链业务在赣州银行上线。票链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可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因其成本低廉、安全快捷的融资功能,票链一经上线便引起了中小微企业的高度关注。截至2017年底,共办理票链业务1509笔,票面总金额4.72亿元,为全省2027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新的一年,赣州将在新的起点上接力探索、接续奋进。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紧扣打好六大攻坚战,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将改革推深做实,为赣州奋力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样板提供强大动力,以改革的新气象新作为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