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电商购物节 营销变“赢销”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黄丹 特约记者刘寅超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8日

  “双十一”“双十二”刚过,“双旦”购物节又如期来到。各购物网站、手机购物APP纷纷亮出电商购物节“宣言”,“满减优惠”“爆款五折”等诱人的优惠折扣无时无刻不在点燃人们购物的激情。瓜分红包、疯狂领券、预付定金、提前加购,这是“剁手一族”的狂欢。
 
  这场始于2009年的网购狂欢演变为每年11月11日促销活动的固定日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传统商铺经营者思想的转变,这场原本属于电商主场的狂欢逐渐蔓延到线下,各大实体店蹭购物节促销热点,商品半折优惠及满减活动一点也不输给电商。面对各式各样的购物狂欢节,电商、传统商铺以及消费者怎样看待这场热潮?近日,记者对此进行调查了解。
 
  本土电商:“搭快车”
 
  “为迎接各大电商购物节,尤其是之前的‘双十一’的到来,我们提前准备了一个月。”章贡区飞天电商园区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德顺告诉记者,他们需要提前从备货、人员及推广三个方面为购物节做准备。
 
  新招的办公人员为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微博推广、优惠活动(跨店满减、优惠券及红包抵扣等)为“双十一”预热,办公室还要连接各路宽带(电信、移动、联通)有备无患,确保网络通畅。
 
  于电商而言,购物节总是伴着喜悦与压力。“去年‘双十一’当天的成交额有50万元以上,是往常的几十倍,今年我们预期的目标是突破100万元,当时的压力确实不小。”任德顺坦言,现在结算下来,今年“双十一”当天的成交额达到198万元,再创新高。“但是后期对我们来说也是挑战,商品成交量集中在这一天,物流压力、‘双十一’前后面临的营业‘空窗’问题都是购物狂欢的伴生品。”
 
  喜悦、压力、收获、挑战……这都是购物节给电商带来的真实感受。“虽然会面临各种压力,但是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比起压力,购物节给了电商更多期待。”任德顺如是说。
 
  传统卖场:“蹭热点”
 
  如果说“双十一”“双十二”是电商的狂欢日,那么对于传统实体门店来说,早已不是一次“节难”。
 
  早年的“双十一”只有消费者和电商在狂欢,传统卖场似乎只有抱团“自卫”,传统卖场与电商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传统门店发现,其实线下商铺也可以搞“双十一”活动。
 
  大润发大型购物超市就是较早尝试线上线下同步购物节的实体门店之一。“双十一”期间,记者走访位于赣州市红旗大道的大润发超市时发现,超市门口贴着许多宣传页,上面写着“双十一”商品打折的信息,而在商场入口的前台处还提供了一台电脑,供消费者上网浏览大润发线上商城——飞牛网。
 
  据了解,飞牛网是大润发投资的B2C电子商务网站,其网站整合大润发16年本土零售运营、商品管理经验,及全球电商平台Uitox资深技术运营团队之13年电商经验,为大润发实体门店提供线上发展平台。
 
  无独有偶,华润万象城、天虹百货等大型购物商超在电商购物节期间甚至之前,都纷纷采取这样的促销方式。电商购物狂欢节不再是电商“自嗨”,消费者狂欢,传统门店一样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促成“线下+线上”的销售模式,参与共赢。
 
  消费者:优惠规则“超纲”
 
  如果说“双十一”是光棍节改成购物节的成功典范,那么“双十二”就是硬生生地把这一天定成了购物节。
 
  虽然创造电商购物节的人只有一个,但复制成功的方式是每个平台都可以去做的事情。因此在2010年京东率先开启了京东618店庆节日,而苏宁易购也随后在2014年8月18日推出苏宁易购店庆节日,之后还进驻天猫寻求双赢。国美则喊出“电商上半年看国美418,下半年看天猫双11”的豪言壮语。
 
  面对纷繁复杂的电商购物节,消费者也越来越趋于理性。
 
  今年54岁的市民李少军最近几年迷上了网上购物。他回忆说,从前一年一般只“剁”一两回手就够了。因为只有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大家才会去超市蜂拥购物,一方面是刚需,一方面是节假日的确有一些优惠。“今非昔比,现在一年‘剁手’好几次。”
 
  购物津贴、火炬红包、预付定金(如15抵45)、抓猫猫等优惠伎俩,在市民黄晓慧看来都是满满的“套路”。“看似优惠多多,实际却并非如此。”她说,这都是老套路新玩法,商家又在玩忽悠。看起来好几亿元的红包就像天上撒钱一样,然而实际上却是浪费时间,最后并没有优惠多少,得不偿失。还有的商家会先提价再降价,真正算下来还不如平时优惠力度大,除非是关注很久,确实降价的商品才值得购买。
 
  多家出售服饰的天猫旗舰店,分别推出跨店满减、“双券叠加”(店铺优惠券+购物津贴)、不同时段不同份额的优惠券等促销方式。“时间段、消费门槛、满减条件都不一样,有些是商家优惠,有些是跨平台,还有的要分两次付款……搞不懂到底怎么算。”江西理工大学学生刘宁婧抱怨,“今年优惠规则‘超纲’了,买东西完全靠直觉,算不过来,感觉往年那种朴素的打折方式更明白。”
 
  电商平台:是机遇更是挑战
 
  电商购物节的到来,还在考验各大电商平台的“抗冲击力”。2009年,天猫开启第一次“双十一”时,交易峰值是400笔/秒。2015年再创新高,突破了14万笔/秒,2016年是17.5万笔/秒,2017年更是达到了25.6万笔/秒,不断飙升的数字考验着电商平台的应对能力够不够强。
 
  “剁手党”们台前奋力秒杀,幕后则是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搏杀。每年“双十一”对于各大电商的基础架构、运维体系、仓储系统、支付系统以及物流环节都是巨大的考验,承载新技术使命的云计算已成电商企业的新增长极。
 
  支付宝上,用户还没开口,智能客服就能“未卜先知“。阿里、京东等电商在“双十一”期间,智能客服已经挑起大梁,通过行为轨迹、服务需求模型,根据算法进行判断,担任回复用户提问的主要力量。
 
  再比如物流,京东刚刚打造的自动化物流仓储系统由机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感知网络打造。而天猫则直接在“双十一”使用人工智能“帮忙”,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图像智能识别、大数据应用等诸多先进技术,让工业机器人进行自主的判断,完成各种复杂任务。
 
  毫不夸张地说,电商购物节考验的不再是电商的商品数量、交易额、销售额,而是其背后人工智能、云计算的“耍宝能力”。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