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王洪娣 记者李美霞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4日
围绕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赣州积极发挥科协职能作用,助力打好六大攻坚战。近年来,市科协深入企业、深入学会,创新思维、率先转型,着力打造人才、信息、项目三大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推进创新驱动,取得不俗成绩。赣州市也成功入选中国科协发布的首批“全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名单。
“刚柔并济”培养引进高端人才
日前,国内知名稀土专家苏锵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中山大学博士钟玖平带着最新研究成果和行业前沿信息,来到虔东稀土集团,为该公司研究团队提供科技指导和成果对接。
“苏锵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无机化学家,稀土材料与化学专家。在市科协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公司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与苏锵研究团队开展了多年的项目合作,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虔东稀土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初,苏锵院士不幸逝世,但他的研究团队仍坚持与公司合作开展项目研发,并取得重要成果。
自设立院士工作站以来,该公司先后与国内知名院士严纯华、苏锵研究团队建立合作关系,院士团队共21人,其中博士后8人,硕士12人、高级工程师13人。通过合作,公司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我省形成了第一个稀土陶瓷材料的研发、制备和产业化平台。公司还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获评江西省人才工作示范点、江西省示范院士工作站,稀土陶瓷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获得政府各类扶持资金2000余万元,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位居第一,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
推动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市坚持“刚柔并济”,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这篇大文章。科协系统积极发挥科技人才、信息、项目等平台优势,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建立院士工作站,是赣州柔性引进高端人才、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据了解,近年来,市科协积极做好育才引智工作,一方面搭好平台、优化服务,致力培养和留住高端人才,另一方面通过设立院士工作站等方式,柔性引进国内顶尖的院士工作团队,共同助力赣州经济发展。
今年,市科协联合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赣南日报社、赣州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组织开展了我市首届“十大科技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经过公正遴选,评出“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提名奖候选人各10名,起到了良好的激励、引领作用。此外,近年来,我市共推荐获批“百人远航工程”人才26名,设立省级院士工作站6家、市级院士工作站14家, 柔性引进院士17人、院士研究团队成员60余人,仅今年上半年,就建立院士工作站5家。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中,至今仍普遍存在科技需求和供给信息不对称,成果转化率低,企业需求与人才、信息、技术及第三方市场资源难以有效配置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难题,今年1月,我市启动开发“赣州科创吧”,运用“互联网+”理念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全市科技工作者打造一个开放型、枢纽型科协工作平台。
今年5月,赣州科创吧开通上线,一个联通线上与线下的一站式O2O服务平台从理想照进现实。“网上科协”将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成为科协工作延长的“手臂”,可为服务企业、助力转型、推动创新打造更加快速便捷的共享和联接平台,院士与企业视频对话、一键专利信息检索、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发布需求和对接供需,均可顺利实现。
赣州科创吧一站式联通创新与创业,涵盖专家面对面、创新互动论坛、专利信息检索、供需双方对接、大数据集成应用、科学技术普及等九大功能。通过“网上科协”,还可实现人才市场、知识产权市场、法律援助、金融服务中介市场等需求与服务的对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期,赣州市科协又联合赣州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着力打造“赣州市科协进园区一站式O2O服务平台”,启动“赣州科创吧——线下科创空间”建设。目前已经与浙江省一家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公司正式签订规划建设协议,项目建成后,将拉长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专利成果转化、投融资平台的链条,成为科协进园区、进企业的一个样本。
科创吧的开通和建设,是市科协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信息共享,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近年来,市科协主动对接国家、省级科技协会(学会)等,积极争资争项,打造项目平台,“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助力我市产学研同步推进。
今年3月29日,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罗莹,市政府副市长高世文一行率市科协相关人员赴浙江省科协,就创新助力驱动工程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对接。此行是浙江省与我市科协对口援助计划实施的首次对接。其间,一行人还来到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察对接。另外,由市科协主席带队,分三批6次率我市技术服务需求强烈的企业赴京,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工程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等二十余个国家级学会完成对接,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1个。几年来,市科协深入园区建立企业需求台账312条,实现“会企”需求对接214项。截至目前,我市已与中国印刷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稀土学会及江西省地质学会、江西省林学会、江西省有色金属学会、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同时,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意见》,我市紧扣“示范引领、机制先导、科协搭台、学会唱戏、地方主导、合作共赢、学会提能、集聚资源”的工作原则,通过促进全国、省、市、县四级学会联动,以及各级科协与地方政府的组织协同,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并由中国科协宏观指导,国家级学会及赣州市科协负责具体实施,牵头与重点企业对接。中国科协、各有关全国学会和市科协协同配合,对赣州企业相关技术需求进行对接,组织专家实地调研,开启“学会+企业”模式,切实提高服务实效。目前,我市已建立创新型产学研平台2个,旨在帮助中小企业技术升级,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