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立足资源禀赋 逐鹿产业高端
——我市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1日

工人在赣州海盛硬质合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作业,该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硬质合金棒材、异形产品、模体材料、矿用合金、刀片等。(资料图片)
 
    □李祖光 记者李华 特约记者周加相  文/图
 
  8月18日,工人在赣州海盛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车间内转运产品,该公司上年度硬质合金产品出口超过总销售量的25%,产品得到国内外市场好评。目前,该公司正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以替代进口产品为目标,不断开发新技术和硬质合金新材料。
 
  新材料是我国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赣州黑钨储量居世界第一,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同类稀土资源保有储量60%以上,发展新材料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依托政策机遇、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赣州市不断校准发展航向,大力实施主攻工业战略,突出抓好“两城两谷一带”(新能源科技汽车城、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建设,积极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把新材料,特别是稀土和钨等稀有金属新材料及应用作为重点突破的高端领域,集中力量培植骨干龙头企业,聚集业内高端人才,加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目前,赣州已形成从地质勘探、矿山采选、冶炼加工、产品应用到检测检验、研发设计的稀土和钨完整产业链,是国内最大的稀土、钨产品加工基地,已成为了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稀土和钨新材料及应用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
 
  进军产业链中高端 抢占行业发展先机
 
  在普通观众眼前,赣州澳克泰工具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铣削、车削、可转位钻头等刀具产品可能并无太多特别之处,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产品却分外“惊艳”。
 
  澳克泰ACK系列铸铁车削刀片采用氧化铝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显著提高了刀片的使用寿命,能够适用于连续、断续切削,在精加工、半精加工、粗加工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在硬质合金棒材方面,澳克泰依托总公司——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超细碳化钨原料的优势,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能生产30mm至200mm不同规格的各种棒材,产品内部组织结构均匀、致密化程度高,具有高硬度和高韧性,是加工成立铣刀、钻头、铰刀等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的理想材料。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成立伊始就致力于生产硬质合金切削刀具以及钨精深加工产品,大力引进国外专利技术和生产设备,建成高性能硬面材料、硬质合金涂层刀片等生产线,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石油、电力、钢铁、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稀土钨新材料及应用领域,出自赣州企业且让业内人士“惊艳”的产品层出不穷。国家火炬高新技术企业——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专业钕铁硼制造商之一,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高性能钕铁硼生产线,多项牌号磁体单产量全国第一,其风电磁钢综合性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永磁风力发电机、新能源汽车、变频节能空调电机、IT和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行业;龙南龙钇重稀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钇基稀土复合球化剂,完全替代进口产品,每年可为我国钢铁产业带来数百亿元的效益……
 
  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既需要“单体”的出色表现,更需要“兵团”的强大战斗力。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赣州市稀土和钨稀有金属产业集团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成功组建,积极推动赣州稀土资源的有序开发和永续利用,带动赣州及周边相关区域更多优质稀土企业朝规模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目前,赣州市钕铁硼合金及磁性材料年生产能力达3.62万吨,约占全国的15%;稀土永磁电机及应用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其中,稀土永磁变焦马达年产能达到2500万台、手机振动马达年产能达3000万台;稀土发光材料年生产能力3250吨,约占全国的13%,节能灯年生产能力2亿只;稀土陶瓷已形成年产稀土刀具1500万把(套)的能力。
 
  打造“中国稀金谷”
 
  构筑产业集聚高地
 
  初秋时节,位于赣州高新区的“中国稀金谷”核心区智慧园建设现场,施工机械轰轰作响,储鱼路、赣储路、赣水路、幸福路、储君大道、赣储桥、赣水桥“五桥五路”建设工程加速推进,商务中心、展示交易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五中心”项目正式开工。
 
  稀土被誉为“新材料之母”,钨被誉为“工业牙齿”,如何充分发掘特有资源禀赋,推动稀土和钨产业发展升级,进一步提升稀土和钨产业的世界影响力,赣州市作出了打造“中国稀金谷”的战略决策。以创新驱动、产研并举、产城融合为路径,以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为目标,致力于建设有利于人才、技术、金融、信息等要素相互促进、产业共生发展的“谷”生态环境,实现稀土钨高端技术、高端人才、高端产业和高端金融的集聚,构建“一核、两区”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核”,即以赣州国家级高新区为核心,“两区”,即以赣州国家级经开区和龙南国家级经开区为重要发展区域。力争到2018年,初步建成稀金谷协同创新体系,搭建金融、信息等若干服务平台,培育和集聚一批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动力电池、高速铁路列车磁材料、数控机床刀钻具等下游应用制造企业,引进成套技术、科技人员和管理经验,打造2000亿元价值产业链。
 
  作为“中国稀金谷”核心区的赣州高新区已聘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建筑设计院为“中国稀金谷”量身订制整体规划。核心区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高标准建设稀金谷智慧园、钨和稀土产业园、产业服务园,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稀土稀有金属领域的自主创新高地、技术孵化高地和成果推广应用高地。截至目前,“中国稀金谷”核心区累计征地19600亩、场地平整8900亩,引进永骏泰数码变频燃气发电机、粤磁高性能稀土材料、洛太奇移动机器人等18个应用项目。
 
  随着工信部把“中国稀金谷”列入“十三五”国家稀土行业发展规划、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越来越多国内外投资者将目光投注到这里。
 
  搭建产学研平台
 
  激活创新力量
 
  新三板挂牌企业赣州诚正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唐任远及其团队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赣州腾远钴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批组建江西省钴系列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高新区内一个个产学研平台的成功搭建,不但为企业自身发展注入活力,也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今年4月,诺贝尔奖得主安德烈·海姆一行来到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赣州虹飞钨钼材料有限公司、赣州澳克泰工具技术有限公司、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理工大学,详细了解赣州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安德烈·海姆表示,石墨烯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期待与赣州市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实现新突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新材料这样一个高新产业来说更是如此。搭建产学研平台,引进高端智力一直是赣州市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助推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瞄准稀土和钨新材料产业升级的技术需求,赣州市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相继组建,章源钨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澳克泰工具技术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江西理工大学院士工作站等一批技术创新平台先后成立,形成了攻克关键技术、培植科研成果、吸引领军人才的强大支撑。
 
  赣州高新区内,科研平台迅速壮大,科研实力显著增强。赣州高新区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工程研究所、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生产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纷纷入驻;股份制市场化的“江西省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院”正在推进筹建;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行业高端人才引进“中国稀金谷”。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