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激活投资一池春水
——赣州市抓项目扩投资积蓄发展能量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陈泉淞 记者卢盛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5日

  今年6月,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推进动员大会上,赣州有169个亿元以上项目列入今年重大项目开工计划,个数为全省最多。
 
  我市上下围绕“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的实践路径,集中力量打好主攻工业、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攻坚战,坚定不移抓项目、旗帜鲜明扩投资,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撬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总开关”。2016年,六大攻坚战取得首战胜利,全年实施六大攻坚战项目2332个,完成年度投资1875.6亿元,实施市重点工程项目213个,完成投资988.5亿元。一系列重大项目、一项项有效投资,为我市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积蓄了更多向好向上的能量。
 
  抓项目稳增长为发展续航
 
  项目建设是投资洼地,是资本的发酵池,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加速器,抓发展必须抓项目,尤其要抓重大项目。
 
  2017年1月,市委召开六大攻坚战工作流动现场会,市四套班子领导花5天时间,行程近2000公里,实地察看项目57个。通过不断宣传动员、鼓劲造势,凝聚了全市上下唯项目为重、为大、为先的思想共识,并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项目建设的高潮。
 
  为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十三五”开局,我市提出了打好六大攻坚战的重点任务,实行攻坚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同时,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即每个攻坚战由一位市委常委牵头,并编制一个规划、制订一个目标、组织一个班子、建立一套工作协调机制、实施一套考核办法,聚焦发力、强力推进。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六大攻坚战力度,安排攻坚重大项目722个,计划年度投资1484亿元,截至5月,已开工建设644个,开工率89.2%,完成年度投资605亿元,投资进度40.8%。
 
  我市将“北上争资争项”和“南下招商引资”作为项目生成最重要渠道。一方面,主动“北上”争项目。2016年,全市共争取重大政策及项目184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30个、专项建设基金项目237个。另一方面,积极“南下”引项目。截至目前,市级先后组织赣州(泉州)产业合作交流会、“中国稀金谷”产业招商推介会、赣州(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会、赣州“青峰药谷”产业招商推介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签约重大项目97个,签约资金达494.38亿元。在工业招商方面,全市累计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9个,总投资额达1072.9亿元。
 
  我市紧盯项目“源点”,强化项目策划。积极衔接国家“十三五”规划和重大战略,努力从实现既有规划目标上、从对接国家重大产业政策上、从关注大企业发展和延伸产业链上谋划项目,编制了《赣州市“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清单》,梳理“十三五”重大项目1442个,总投资25827.9亿元。按照“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原则,年初,组织各地储备了一批三年滚动投资项目,全市共梳理2017-2019年重大项目1092个,总投资7909.55亿元。
 
  2016年,全市投资完成2205.5亿元,增长16.6%,增速稳居全省“领头羊”位置,连续五年领跑全省。近五年全市投资年均增长22.9%,高出全国、全省9个和4.7个百分点,2016年投资总量比2011年翻涨2.8倍。今年以来,全市投资继续中高速增长态势,1-5月增长14%,高出全国、全省增速5.4个和1.5个百分点。预计2017年全市投资迈上2500亿元大关,增长15.5%以上。
 
  抓项目调结构促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我市坚持不断创新思路谋投资、遵循规律促投资、激发活力扩投资、持之以恒抓投资,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狠抓有效投资落地见效,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工作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
 
  赣州素有“稀土王国”“世界钨都”之称,也是中国商品林基地和重点开发的林区之一。然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故虽有资源优势,却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
 
  “十三五”以来,赣州立足现实市情,研究提出“两城两谷一带”的工业发展思路,着力培育新动能。目前,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已开工建设国机智骏、赣州昶洧、山东凯马3个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和孚能科技车用动力锂电池项目、中辆新能源轨道交通车辆等项目,总投资217亿元;青峰药谷已吸引青峰药业、修正药业、南华医药、铜锣谷大健康(中医药)及超创集团冷链物流项目入驻,总投资130亿元以上;南康现代家居城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家具智能制造车间,并引进总投资30亿元的国家木材加工交易示范基地和国家木材加工示范产业园项目,产业总值已增长到1010亿元;“中国稀金谷”2016年以来共引进维峰稀土低温锂电池、珐玛珈智能包装自动化设备等稀土和钨新材料及应用产业项目13个,项目投资总额达56.2亿元;“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今年以来新引进重大项目50多个,总投资270多亿元。
 
  我市启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咬定工业投资“三年翻番”目标,狠抓工业重大项目建设,推动2016年工业投资大幅增长38.4%。由此,全市投资产业结构也从2015年的2.5∶30.8∶66.7调整为1.8∶36.7∶61.6,二产投资比重提高5.9个百分点。2017年,二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5月增长31.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为1.6∶40.4∶58.0。
 
  扩大投资要突出重大重点项目建设。近年来,我市以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坚持“抓重点项目、重点抓项目”,重大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地发挥了促进投资增长的引领支撑作用,重大项目百花齐放,投资质量显著提升。2016年,全市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85个,个数增长128.2%,总投资3646.59亿元、增长107.4%,完成年度投资1464.39亿元、增长65.7%。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66.4%,同比提高19.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继续发挥支撑投资快速增长的关键作用,1-5月,项目个数增长92.2%,总投资增长118.5%,完成投资增长36.8%,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72.7%,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
 
  抓项目促改革激活民间投资
 
  近年来,受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所影响,我市投资也曾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为促进投资增长,我市着力发挥国有投资稳增长作用,持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同时,想方设法促进社会投资止跌企稳回升,加快民间投资复苏。
 
  我市加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最大限度解除投资束缚和释放投资潜力。简化审批程序,制定印发了《促进投资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强审批监管,全面启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规范中介服务,组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超市”;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办理,成立了市本级城建项目并联审批受理中心,对投资项目立项审批实行容缺受理、联合评审机制,对项目可研评审采取“先受理、先评估、先拟文”的“绿色审批通道”模式,大大缩短了审批周期。
 
  围绕打造“审批程序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目标要求,我市结合实际出台了支持企业发展的90条降成本优环境政策措施,并设立精准帮扶企业APP平台,建立涉企问题常态化办理机制。2016年,全市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实际为企业减负达80.7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比年初下降1.87元,通过APP平台共收集并办结涉企问题3318个。2017年以来,全市APP平台共收到企业诉求279条,目前已办结186条,办结率66.67%;已为企业减负18.36亿元。
 
  扩大有效投资既要主抓项目、加大投入,同时也要理顺体制、完善机制。近年来,我市在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坚持向先进地区对标,着力把赣州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审批程序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截至目前,全市通过深入推进“放管服”工作,已累计下放审批事项289项(含子项),市直部门的平均审批时限已压缩到4.73个工作日内。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