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戮力攻坚 逆势赶超
于都改作风提效率打好六大攻坚战纪实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特约记者方名荣 记者李美霞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31日

  2天时间行程千里现场考评、20天完成近7000亩土地流转、不到一个月完成121亩项目用地征地拆迁和平整……眼下,于都大地处处回响着六大攻坚战的激越鼓点,迸发着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
 
  2月25日,于都县启动为期一年的“解放思想,改进作风,打好六大攻坚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中,该县坚持虚功实做,通过思想大解放、作风大改进、效率大提升,突破发展瓶颈,加大攻坚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逆势赶超。
 
  1月至4月,该县实现财政总收入61627万元,名列全市第六,比去年同期前进四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356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544万元,分别名列全市第二和第五。
 
  考核倒逼 虚功实做
 
  “经过两天的现场考评,我们看到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同时也发现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希望乡镇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成绩好的地方要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排名靠后的地方要正视差距、找出问题、迎头赶上。” 日前,在于都县农业农村工作暨精准扶贫工作流动现场会总结点评会议上,县委书记蓝捷的一席话,让县、乡领导干部充满紧迫感和危机感。“五一”假期过后,于都县组织近90名县、乡领导干部,利用2天时间,行程上千公里,对全县23个乡镇的农业农村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现场考评。
 
  干部作风实不实,工作成效说了算。这次流动现场会,既是工作考评,也是对干部作风的一次全面检阅,“一村一品”是否扎实有效,项目建设是否快速推进,环境整治是否全面到位,都成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考卷”内容。对检阅中发现的问题,该县明确,各乡镇要抓好问题整改,做实数据核查,压实工作责任,加快项目建设,并实现考核常态化,对排在后三名的乡镇进行通报,对连续三次排后三名的领导干部进行问责。
 
  召开流动现场会,促使乡镇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只是于都大力改进工作作风、打好六大攻坚战的抓手之一。据悉,该县从各单位抽调了一批经验丰富、敢闯敢拼的优秀干部重建六大攻坚战指挥部,重设工作机制,明确分工,细化任务,严格考核。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综合组、项目组和督查组,实行每周通报并专题调度、每月排名、每季度召开流动现场会,不断进行数据分析和督查汇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快速发展、协同发展。
 
  在“解放思想,改进作风,打好六大攻坚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县坚持虚功实做,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讲堂、大调研、大践诺等活动的基础上,与征地搬迁百日攻坚、项目建设百日攻坚以及城乡环境整治年、争资争项攻坚年、行政效能提升年等活动结合起来,从实处细处改作风、提效率、优环境,推动六大攻坚战突破大难关,力争大县实现大作为。
 
  敢于碰硬  集中攻坚
 
  近日,记者来到于都县贡江镇新地村思源实验学校项目工地,看到工人们正紧锣密鼓抓紧施工,以确保学校7月前竣工,9月1日入驻新生。
 
  “思源学校这个项目因征地拆迁问题,一度推进缓慢。今年以来,我们改变以往征地拆迁工作跟着项目跑的工作方式,配合县直有关部门开展征地拆迁,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连片整体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贡江镇宣传委员姚立红告诉记者,除思源学校外,贡江新区2-3号安置地、新村2号安置地等地块共近450亩土地已连片全部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如今,镇里干部正全力以赴开展绕城南线东延段项目的土地丈量、摸底调查等工作。
 
  “改进工作作风,就要敢担当、敢啃‘硬骨头’。”贡江镇党委书记朱旭说,今年,该镇动员全体党员领导干部,专门针对征地拆迁工作中遇到的“硬骨头”开展集中攻坚,用2个月时间,完成了多年未能完成的几十户农户征地拆迁工作,未出现一起因拆迁上访等不和谐行为,为推进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跟贡江镇一样,坐落在于都县城西南方向的罗坳镇,攻坚鼓角也震撼着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心。进村入户宣传动员、生产后孩子未满月就投入工作、冒雨帮助群众搬家拆迁……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成为该镇改进工作作风、加快攻坚发展的生动诠释。
 
  “为推动主攻工业,镇里每位领导立下‘军令状’,不惜牺牲休息时间,打破常规,勇往直前,合力攻坚。”罗坳镇人大主席肖春鹏告诉记者,投资10亿元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杭萧钢构落户罗坳工业小区后,该镇干部用20多天时间,完成了121亩土地征地拆迁和27万立方米土石方工程平整工作,目前,该项目厂区道路已完成硬化约5000平方米,35727平方米厂房框架已吊装完成。
 
  攻坚势如破竹,各方捷报频传,全县一个又一个发展瓶颈被打破,一项又一项速度纪录被刷新:工业园区在返乡创业园标准厂房项目建设中,倒排工期,科学安排,一个月时间就安装了200多根钢柱、1500多根钢梁,完成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建设任务;梓山镇专门设立土地流转办公室,用20天时间,完成了近7000亩土地流转工作,如今该镇万亩蔬菜基地已全部完成土地流转,60%以上大棚搭建成型,1000余亩土地已开始播种……
 
  压实责任  凝聚合力
 
  “这一口池塘5个月时间可以产出鸭嘴鱼1万公斤,平均售价为每公斤40元。我们这里现在还有南美白对虾、鳗鳅、银鳕鱼等水产品的养殖,加起来有水产养殖面积100多亩,一年产出效益可达600万元。”近日,记者来到于都县禾丰镇大字村小西湖社区,该村组建了赣州和峰甜原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赖辉黝黑的脸上洋溢着创业的激情和丰收的喜悦,她告诉记者,禾丰镇生态资源好、水土丰美,又是富硒土壤,随着养殖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养殖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品牌效益的提升,合作社将带领更多农民通过发展特色养殖脱贫致富。
 
  “针对贫困户的现实情况,我们摸索出以资金、土地、劳务等入股合作社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养殖,如今已流转土地共330亩,开发水域100余亩。”在该养殖基地,身穿印有“大字村精准扶贫第一书记”黄色马甲的肖博文告诉记者,目前,大字村已有超过90%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养殖基地每年每亩水域可实现利润近万元。
 
  如今,在禾丰镇各村,身穿“黄马甲”的第一书记每天活跃在征地拆迁、脱贫攻坚、垃圾整治、产业发展的一线,成了该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穿上‘黄马甲’,亮明自己的身份,老百姓远远看到就知道第一书记来了,这不仅拉近了我们和百姓之间的距离,也让我们心里多了一份压力和责任,工作做得扎不扎实,老百姓有没有得到实惠,都有众多眼睛看着我们。”肖博文说。
 
  “村第一书记要走遍所有村小组、所有农户和所有致富能手”;“返乡创业园一期8栋标准厂房,2017年7月建设完成” ……如今,大至项目推进任务表、小至贫困户的脱贫账单,上至六大攻坚战指挥部、下至村第一书记,一张张时间表,就如一道道责任状,让于都县的党员干部人人肩上有任务、个个心里有压力,每一名党员干部、每一个项目推进小组、每一项攻坚指挥部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显其能,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推动于都县攻坚克难不断前行。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