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金融活水助发展
——宁都开展金融扶贫走笔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9日

宁都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深入宁都盛羽黄鸡专业合作社调研黄鸡养殖情况。(资料图片)
 
    □赖小荣 特约记者 曾嵘峰 文/图
 
  农民融资难,贫困户贷款更难。要“拔穷根”,金融支持不可缺席。
 
  面对传统短板和脱贫攻坚新形势,宁都县创新金融支持引导方式,强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金融积极助力精准扶贫,带动乡亲奔小康,点亮群众幸福梦。
 
  强化保障破瓶颈
 
  “要是没有那5万元的救急款,我的养殖场早就关门了。”近日,洛口镇球田村村民赖秀洪指着生猪养殖场感激地说。为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精准扶贫贷款政策,宁都县积极加强政银联合,坚持联合办理,实行贷前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三集中”和“一口审、多口贷”的贷款审核发放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和金融机构职工进村入户,宣传金融政策,让广大群众敢贷款、会贷款、贷上款。
 
  发展产业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而缺乏资金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宁都县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先行先试,设立风险缓释基金,创建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政府与银行合作的“政府+保险+银行”扶贫模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专项产业扶贫贷款。
 
  同时,宁都县成立乡镇调查团队,实行上门服务,对群众贷款需求集中调查,并抽调业务人员“一站式”办公,为群众集中审批贷款。截至今年3月底,宁都县累计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98660万元。其中:为8768户贫困户发放贷款41188万元;为14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58102万元,带动5731户贫困户脱贫。
 
  创新思路解民忧
 
  找到了资金来源,如何让贷款走进千家万户,解除更多贫困户的烦恼?针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贫困户不同需求,宁都县扶贫部门与金融部门创新思路,联合推出“私人定制”金融扶贫模式。
 
  宁都县金融局局长邓锋介绍说,针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需求,宁都县创新金融扶贫思路,建立“政府+银行+公司(大户)+贫困户”的新模式。规定企业必须带动一定数量贫困户产业致富或吸收一定数量贫困群众就业,方可申请扶贫产业贴息贷款;针对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的贷款需求,开通绿色通道,降低放贷门槛,推出“惠农贷”等服务模式,支持大户发展特色种养,带动周边村民致富;针对贫困户的贷款需求,推出3万元至5万元三年贴息小额贷款。
 
  “以前贷款需要全额抵押物才能申请,现在只需吸引贫困户来就业,就可以申请产业扶贫贷款,还享受政府50%贴息补助,既能缓解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又解决了公司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石上镇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赖林生介绍。
 
  目前,该园带动41户当地群众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帮助25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现在我在示范园工作,每月都有1500元的固定收入。”正在锄草的贫困户李秀英一脸满足地说。
 
  精准指引促发展
 
  在农村,许多贫困户没技术,想致富,没门路,所以有款也不敢贷。为此,宁都县创新金融扶贫思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或以所贷款项入股跟着大户、能人一起干,享受年终分红。
 
  同时,公司(大户)只要吸纳贫困户就业或带其创业就可向银行申请贫困户最高贷款额度(5万元)的2倍,吸纳的贫困户越多,贷款额度就越高。
 
  大沽乡垄下村田岭自然村贫困户王春盛一家4口人,因缺乏技术和支柱产业导致家庭贫困,年均收入不足2000元,一心想脱贫,却苦于没门路,只能靠低保生活。
 
  大沽乡扶贫干部了解情况后,马上同宁都农商银行大沽支行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一起上门调查,为其办理扶贫贷款。同时依托该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引导王春盛家养殖蜜蜂,种植油茶。
 
  “现在我家有60箱蜜蜂,每箱年产蜜约50斤,每斤蜂蜜的单价约25元,除去每箱蜜蜂的成本120元,年产值6.78万元。”王春盛高兴地给记者算起了账。
 
  如今,王春盛家不仅告别了贫困,还组织成立了养殖蜜蜂协会,带领20多户贫困户、60多人养殖蜜蜂,发展“甜蜜”产业。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