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王雪梅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06日
“以前我的厂房是铁皮棚子搭的,一直不敢加大投入扩大生产。去年,作为全区第一批入规入园、推行标准化智能化生产的代表性企业,搬进标准厂房后心里就踏实多了,可以放心在工艺、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现在连欧洲来的客户都称赞不已,出口订单也增加了。”3月31日,家有儿女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申飞介绍说,2016年,公司出口额从8.4万美元增至618万美元,是2015年的72倍;总产值由2015年的2756万元增至6789万元。
家有儿女家具有限公司的蓬勃发展,是南康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势推进“南康家具”向“南康家居”延伸,由“南康制造”迈向“南康智造”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2016年,南康家具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010亿元,同比增长22.9%。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55亿元,同比增长18.6%,家具产业集群实现税收超过3亿元。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正紧紧围绕“拆、转、建、港”四字做文章,一场家具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正在打响。
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南康家具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家具产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加工由粗到精、结构从单一到多元,初步形成了集加工制造、销售流通、专业配套、家具基地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成为南康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扶贫产业和富民产业。
然而,粗放式发展的瓶颈逐渐显现。产业发展初期,生产成本低,生产投入少,只需要一个铁皮棚、几台设备、几个工人就可以开工生产,低廉的生产成本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安全隐患的滋生,更制约了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能新项目的功能布局。
南康家具产业,发展于“草根经济”,又受制于“草根经济”。如何推动“草根经济”转型升级,以适应经济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南康区区长何善锦感触很深:“南康家具产业不能再走低质低档低价的产业发展老路,不然就是死路一条,必须走靠研发设计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的新路子,推动‘南康制造’向‘南康智造’转变。”他说,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南康工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家具产业转型升级来说,恰逢其时。南康有家具企业1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仅83家,产品低端化、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了家具产业停滞不前的严峻形势。为此,南康区针对家具产业发展现状,学习借鉴温州、义乌的经验,以入规、入园、入标准厂房为抓手,探索出通过腾笼换鸟、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节约集约发展的新路子。
瞄准定位加快发展
3月31日,记者在汇明集团旗下的爱格森人造板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全球第三条、全国第一条连续压机生产线正在加紧安装,4月中旬将投入运行,届时将成为全国第一个板材生产无人智能化车间。该车间只需4名技术人员通过电脑操控,年产量可达30万立方米板材,实现年产值8亿元。
全国最大的板式家具生产出口企业汇明集团就是南康区推进“扶上市、育龙头、聚集群”工作的一个典型企业。“南康牢牢把握IPO上市绿色通道政策窗口机遇期,积极引导企业联合重组、抱团发展、改股上市,扎实推进‘扶上市、育龙头、聚集群’工作,着力打造家具百亿上市企业。”南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钰滢介绍,目前南康通过“政府统筹建设一批、腾笼换鸟建设一批、招商引资建设一批、吸引民资建设一批”等多种方式,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以土地为杠杆,以入园进区为抓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联合重组、优势整合、抱团发展、升企入规、改股上市。
南康区重点对在城市规划区、工业园区、国省道旁违法占用耕地乱搭乱建以及安全隐患大的“小散乱”企业厂棚进行拆除。仅半年时间,就拆除占用耕地的铁皮厂棚230万平方米,清理了6000多亩项目用地。针对家具企业布局散乱、土地利用率不高、中小企业“有钱买地、无钱建厂”等问题,南康高标准推进标准厂房建设,2016年已建成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据了解,自去年11月以来,全区意愿入规企业1100多家,截至今年3月,全区符合条件并申报入规企业532家,其中101家被认定为省级规上企业。
“向研发、销售要效益,推动产业向研发销售两端发力势在必行。”南康区家具产业促进局局长蔡湖南说。南康致力打造家具产业研究推广中心,加快向研发销售两端发力:对家具行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引导,推动“南康家具”向“南康家居”延伸;通过产业培训,更新家具业主发展理念,提升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开展研发设计,加快家具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新材料、新标准的研发推广运用;依托“互联网+”,推动“两化融合”,推动“南康制造”向“南康智造”跃变。
系列数据表明,南康家具产业正在发生蜕变。2016年南康家具申请专利2060件,申请数量列全省第一;在东莞、龙江、上海、深圳、广州等国内会展上,南康家具参展签约订单超过80亿元;在土耳其等国外展会上,南康家具签约订单超过5000万美元。
立足平台走向全球
家具制造需要大量木材,南康却并不是木材产地,随着南康家具产业的迅猛发展,每年需要进口木材400万立方米以上,去年赣州港的建成,大大解决了这一难题。
“不临海,不靠边,赣州港是南康依托家具产业,创新实干结出的硕果。”南康区副区长钟定岩说,2016年9月,赣州港获批成为全国第八个临时对外开放口岸,是我省第一个陆路口岸,也成为推动南康家具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过去,南康进口的木材主要依靠海运,至少需要45天,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很高。现在,赣州港实现了进境木材直通,开通国际货运班列后,运输时间缩短至15天以内,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而且使更多种类的木材可以快速、便捷地进入南康,提高了南康家具产业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赣州港实现了进口木材全直通和出口家具全直放,木材进口由原来的“多道贩运”变成在家门口直接通关,减少了环节、降低了运费和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南康家具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在蔡湖南看来,赣州港对南康而言,不仅是一个进口木材、出口家具的港口,更是南康经济腾飞的一个全新发展平台。“2016年橡胶木、松木等木材价格指数在南康发布,南康在国际木材市场上具有了一定的定价话语权。现在,成都、重庆等地木材原料基本都是从南康进货,成本比直接进口要便宜,用时更少。”他说。
据了解,2016年,赣州港运行仅三个月时间,就实现内外贸吞吐量6.3万标箱,其中进出口2.8万标箱,家具出口和木材进口分别增长了253.9%和205.8%。2016年,南康外贸企业由过去的3家增至360家,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木材,南康家具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国际货物集散地,有6家本土企业在海外设立了海外仓和营销部。
更多国内、国际线路正在陆续开通。2016年11月30日,首趟赣州港至盐田港铁海联运外贸专列出发;今年3月25日,“盐田国际内陆港——赣州港”揭牌运营;3月31日,首列“俄—满—赣”中欧(亚)班列从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开出。将港口从沿海搬到了家门口,南康家具实现了“买卖全球”的目标。
“赣州港的建成,补齐了赣南苏区对外开放的短板,使赣州乃至全省对接融入了‘一带一路’,打造了全省双向开放的新高地和对外开放的‘南大门’,成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钟定岩说,目前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的赣州临港经济区已经启动建设,将大力发展智能家具、电子信息、装配式建筑等高端装备的临港产业,走出一条“因港而立、依港而兴”发展新路径,推动赣州建设成为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国际货物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