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产业富民的高速路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刘水莲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1日
承载着历史,承载着希望,兴赣高速如约而来。1月4日,在赣南老区兴国、赣县的红土地上,穿山跨江、蜿蜒伸展的兴赣高速正式通车。沿线群众欢呼雀跃,原本寂静的乡村,变得更加生机盎然,产业发展如虎添翼,沿线村民从此迈上了产业富民的“高速路”。
近日,记者从市中心城区出发,驱车行驶在兴赣高速上。清晰的标志标线,宽阔的行车道,络绎不绝的车流……40分钟后,从兴国南高速出入口下高速,不到一公里,便看见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满眼翠绿的菜地,一辆辆车整装待发,几名工人正在把西红柿、苦瓜、丝瓜等装上车,准备运往市中心城区。这里便是兴国县埠头乡的千亩蔬菜基地——官桥蔬菜基地,基地负责人覃智勇正忙着称重、记录。
埠头乡山清水秀,盛产脐橙、杨梅、烟叶、蔬菜等。以前,兴国县没有直达高速,果农、菜农要绕323国道把农产品运往市中心城区销售。2013年,听说要修建兴赣高速,并途经埠头乡时,感觉敏锐的覃智勇便萌生了发展蔬菜基地的想法,满心期待兴赣高速早日通车。覃智勇种植了1000余亩大棚蔬菜,产品主要销往市中心城区,并在赣州五龙蔬菜批发市场租赁了一个摊位,几乎每天中午都要往档口输送5吨至8吨蔬菜批发给菜贩。
但因无直达高速,覃智勇每天的蔬菜运输十分不便,以往的经历让他不堪回首。去年5月的一天,覃智勇装好满满一车蔬菜出发,由于雨后路面泥泞、损毁严重,车流量又大,覃智勇的车在半路堵了两个多小时,“当时真是急死了,客户也一直在打电话催,因为每天下午都会有菜贩在摊位前等着我的菜,如果去晚了,价钱要降不少,如果菜贩等不及,就从别人那批发了,这一车蔬菜就可能卖不掉了。”覃智勇说,他每天最担心的就是堵车了。三个多小时后,蔬菜终于运到摊位,已有一半蔬菜受损,“由于路途颠簸,蔬菜常常受损,品相不好影响销售,遭到客户压价。”覃智勇无奈地说,光这次一车蔬菜就损失了两三万元。
不仅如此,道路不好走,对车的损耗也严重。覃智勇告诉记者,每次在运输前,他都要对车辆检修一番,检修次数也越来越多。即便如此,有次从赣县运肥料回来时,在半途中车轮破胎、车上钢板掉落,看着满车的肥料,覃智勇真不知如何是好。兴赣高速早日通车,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经济要发展,交通是“先行官”,加快推进兴赣高速建设势在必行。历经两年多的施工建设,兴赣高速项目参建各方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抢抓工期,确保了兴赣高速公路如期通车。
如今,一座座线形平顺、美观整齐的构造物,点缀出兴赣高速公路优美的景致;一段段平整宽阔、压实良好的路基,铺就了兴赣高速公路坚实的基础;一根根坚固美观、巍然擎天的立柱,烘托着兴赣高速公路宏伟的气势。
一条高速路方便一方群众,兴旺产业经济。兴赣高速通车后,兴国到赣州的车程,由90分钟缩短至40分钟,全长约72公里,路基宽28米,纵坡坡度最大不超过3%。“有了高速路,方便了很多,卖菜、买肥料都不用愁了,晚上去赣州吃夜宵也不远了。”说起“家门口”的兴赣高速公路,覃智勇感慨万分。
如今,每天中午,一辆辆装满刚从地里采摘下蔬菜的车辆,通过兴赣高速,40多分钟后,还带着泥土芳香的蔬菜就到了客户手中。“不仅提高了蔬菜的新鲜度,途中蔬菜的品质也几乎不受影响了,运输成本明显减少,与客户联系也加强了,生意更加红火了。”去年,覃智勇的蔬菜基地年产500吨蔬菜,产值300多万元。搭乘上兴赣高速这一“发展快车”后,覃智勇说,他将抓住新机遇,依托兴赣高速路通车,扩大基地种植规模,加大投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此外,覃智勇还通过蔬菜基地“返租倒包”的模式实施精准扶贫,将基地划成若干小单元,分别返包给有劳动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并入股分红。贫困户周梅英去年加入了该基地合作社,承包了6个蔬菜大棚,在看到兴赣高速通车了,运输快捷方便,蔬菜产业发展更快后,周梅英主动找到覃智勇,要求今年多承包4个大棚。“有了高速路,蔬菜好卖了,今年就能脱贫了,争取明年自己买辆车。”周梅英笑着说。
路畅经济兴。目前,埠头乡有农业产业基地23个,总面积9990亩,直接带动贫困户824户,其中,蔬菜基地7个,总面积3500亩,覆盖7个村,脐橙产业4850亩,烟叶产业1103亩……行驶在兴赣高速这条致富之路上,埠头乡的村民们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更高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兴赣高速也为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