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新城。 |
|
|
|
建设中的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 |
|
|
夜晚的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工地一派繁忙,各种施工车辆穿梭施工。 |
|
|
赣州中航新能源汽车样车下线。 |
|
|
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
|
|
赣州昶洧新能源纯电动车量产测试样车。 |
|
□特约记者周加相 徐祯 文/图
2016成效亮点
2016年,是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主攻工业、三年翻番”战略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节点,是经开区上下同心协力猛推项目落地攻坚、转型升级步入良性轨道的关键拐点,也是决战“十三五”全面奔小康的奋斗起点。一年来,赣州经开区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以打好六大攻坚战为主抓手,汇聚了大能量,迈开了大步伐,挥洒了大手笔,推动了大发展。
2016年经济发展情况
完成生产总值222亿元 增长9.5%
财政总收入再创新高 完成36.36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18亿美元 增长9.55%
实现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32亿元 增长7.9%
经开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等五项指标排名全市第一。工业固投、工用用电量分别为32.5%、16%,其中工业固投占全社会固投的44.4%。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1/5强。税收质量全市最优,税收比重分别超出全市、全省7.8个、8个百分点。六大攻坚战项目火力全开,154个攻坚项目实现年度投资21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倍,在全市六大攻坚战工作流动现场会评分综合排名第二。
扩投入强实力
签约项目46个,签约资金430.6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6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26.4亿元,同比增长32.5%,总量居全市第一。调拨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资金超过110亿元,超过过去三年之和。
攻项目培产业
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电子信息产业园、物流园区等战略平台加速搭建,工业主战场的框架全面拉开。全年完成征地19948亩,迁坟9920穴,拆除房屋5506栋共172.2万平方米,拆除“两违”建筑2614栋、48万平方米,栋数、面积居全市第一。深入推进“降企业成本、优发展环境”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049个。
重规划优空间
完成了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及修编工作,城市组团发展格局正在构建。区内物流企业超200家,总吨位、仓储面积、税收总量居全市第一。经开区内金融机构25家,发放贷款总额列全市第一。新修城市道路11.09公里,新增城市园林绿化面积7.76万平方米,城市功能和品质不断提升。
抓改革重创新
完成与南康区、蓉江新区的事权交接,工业承载平台增加近50平方公里,调整综合保税区管理机制,实现协同发展、功能互补。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小微企业示范基地1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专利总量突破千件大关。出台了《支持赣州经开区加快发展实施意见》《赣州经开区人事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全面建成。
抓民生促和谐
建成农村保障房150套,实现脱贫4924人,退出市级贫困村2个。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清理垃圾5.53万吨。开工建设安居公寓及棚改项目4600套,竣工2005套。完成校建投资1.03亿元,新增989个“天网”高清视频监控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2017蓝图展望
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打好六大攻坚战,着力抓项目、强产业、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突出主攻工业,全力培育新动能,深入推进“一区三基地”(赣州工业发展龙头示范区、全国著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全国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国闻名的产城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前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奋斗目标
实现生产总值增长9.8%
人口自然增长率8.47‰,增长5.87%。
进出口总额增长3%,其中出口总额增长3%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力争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财政总收入增长6%、力争10%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8%
攻坚措施
培育发展动能
●壮大工业发展新动能
全链式发展产业,重点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产业打造成赣州经开区的工业“脊梁”。全方位招商引资,保姆式帮扶企业,打好主攻工业攻坚战,确保“主攻工业、三年翻番”任务全面完成,增强工业发展“话语权”。
力争通过3至5年形成新能源汽车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力争5年内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产值超600亿元的产业集群。
2017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增长27%;工业增加值完成165亿元,增长12%;完成工业固投164亿元,增长30%。力争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的8个,50亿元以上的2个。
2017年,力争全年新增规上企业30家以上,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5家以上,新增税收超1000万元企业10 家以上,新增上市挂牌企业3家以上。
●挖掘城市发展新动能
打造一个“核心”。加快启动以蟠龙为核心的赣州经开区核心区建设,着力打造赣州经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建设“城市西进之窗”。高标准完成凤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托“空铁一体化”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努力把凤岗片区打造成城市西进的开放之窗。
提速“城市修补”。围绕中心城区“五大功能板块”互联互通,加快打通一批断头路,重点加强与老城区连接地带商业区、居住区的城市“修补”,积极探索推动金坪工业园等重要城市节点街区式改造的实施模式。加快城区内的水、电、路、气、通信、管网、公园绿地等项目,建设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城市家园。
●培育新经济新动能
建设特色小镇。启动三江乡金融小镇建设;规划建设汽车小镇,精心策划、全力打造成为全国性甚至全球性新能源汽车赛会展示交流基地。
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计划,建设工业云大数据中心,在稀土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建设示范性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
做实分享经济。打造大数据中心、电商平台、生产设备共享平台、建筑设备共享平台、物流业共享平台、营销共享平台、专利共享平台,建设“分享园区”。
打造“双创”平台。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实验室,支持赣州经开区“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争创国家级众创空间,为发展新经济提供新的支撑。
●释放现代服务业新动能
壮大金融业。争取全年新增贷款增长30%以上;推动企业挂牌上市,重点培育后备可上市资源企业,争取早日上市。
做大物流业。加快建设综合物流园,引进浙江传化集团建设赣州公路港,建立信息化物流平台,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
培育旅游业。在机场以北的凤岗镇五个村和蟠龙镇桃芫村集中力量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景区;在三江乡规划国家级旅游项目。把蟠龙公园打造成中国汉字主题公园,把杨边公园打造成民间文博展示主题公园。
做好健康产业。规划建设若干个医养结合的健康养生园。
发展商贸会展产业。在高铁新区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在保税区建设保税商品的展示交易中心,举办专业性会展,发展国际会议商务旅游。
●激发农业农村新动能
做优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紧密融合。
建设美丽乡村。重点实施“七改三网”和“8+4”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开展农村环境专项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筑。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提升项目建设新动能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向上争资争项和融资,保障项目用地需要,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支撑大发展。 抓好今年安排的291个重点投资项目,尤其要抓好凯马汽车、东风汽车、昶洧汽车等五大整车项目,孚能电池、睿宁新材料、同兴达电子、立德电子等重大电子信息项目,综合物流园、金融小镇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建设。
●催生改革创新新动能
推进各项改革,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新增省级以上(含省级)科研平台3个,创建“江西名牌”4个。
改善民生
●脱贫攻坚
确保2018年提前脱贫摘帽,不让一个群众掉队。2017年底,确保经开区实现6962名贫困人口脱贫,2个省级、3个市级贫困村脱贫摘帽。
●保障民生
全力办好26件区级民生实事。
就学方面:重点引进一批民办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同时,引进一些民办大学、教育集团入驻,通过几年努力打造成超10万人的教育集聚区。新建金岭学校、科技城学校和2所公办幼儿园,续建黄金、金星等7所小学。
食品安全方面:严把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每一道防线,让群众吃得安心,确保食品安全。
住房方面: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开发各档次的商品住房,搞旺城市人气。加快华鑫北、凤岗等新建9429套、续建6223套返迁房和棚户区改造建设,完成梨园安居、田心安居等2841套返迁房交付分配。
就医方面:重点建设经开区综合医院和各类民办医疗机构。全面启用附属医院黄金分院,新建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医院、经开区人民医院2所二级综合医院,新建、扩建湖边、蟠龙、三江卫生院。建设一批示范性社区居家医养服务中心和村级幸福院。
保障体系方面:统筹城乡医保、养老、低保、困难救助等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全覆盖。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扎实开展双拥工作。
文体活动场所方面:高标准规划建设经开区文化艺术中心、经开区体育中心,每个村要建设农村社区。
其他方面: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乡村公路提升改造三年计划,新建农村公路20公里。
从严治党
●着眼“鼓舞人”,增强宣传思想的引导力。弘扬新时期“创新、担当、争先、求实”的赣州经开区精神,振奋士气、鼓舞人心,传播正能量,展示好形象,团结众人心。
●着眼“凝聚人”,增强基层组织的号召力。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高度,抓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重视基层,做强基层,关心基层,推动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工作机制。
●着眼“用好人”,增强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提升能力,加强干部培训,增强本领;强化担当,健全责任体系,层层落实责任;改进作风,在经开区掀起“改作风、提效率”的“效能风暴”;树立导向,落实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加强干部管理考核,完善干部考核体系,使考核工作更具科学性,成为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指挥棒,评价干部的风向标。
●着眼“管好人”,增强党纪党规的约束力。注重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