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一年改变面貌 两年脱贫摘帽 三年工业翻番
南康 聚力攻坚战 决胜“123”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2日

南康全景。
 
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竣工通车。
落户南康的赣南汽车城。
2016年,赣州港年吞吐量达6.3万标箱。
赣州港海上“丝绸之路”和内外贸运行线路图。
    □康宣 文/图
 
  六大攻坚战看特色看变化流动现场会综合评分全市第一;
 
  港口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赣州港获批永久对外开放,成为全国第八个、江西第一个内陆对外开放临时口岸,全国内陆地区首个国检监管试验区挂牌运行;
 
  “转企升规”创造南康工业发展新速度,短短两个月时间,有428家家具企业申报入规,申报上级核准108家,审核通过101家;
 
  家具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达1020亿元,增长22.9%,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第三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示范区,连续六年被中国家具协会评为“全国优秀家具产业集群”;
 
  “一年改变面貌”取得历史性突破,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城市品质得到新提升。
 
  ……
 
  2016年,是南康区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打好六大攻坚战,落实“一年改变面貌、两年脱贫摘帽、三年工业翻番”重点任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合力攻坚,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年来,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推动同城发展、转型发展、振兴发展。回眸过去一年,这是一幅砥砺拼搏、逆势前行的昂扬画卷——
 
  2016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
 
  全区实现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1.6亿元,增长18.4%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亿元,增长13.8%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6亿元,增长10.1%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24亿元,增长10.2%
 
  完成财政总收入25.82亿元,同口径增长10.5%
 
  工业用电量7.06亿千瓦时,增长7.5%
 
  全年新注册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合计突破1万户,增长24%
 
  销售商品房10128套,面积98.99万平方米,增长61.6%
 
  新增小汽车14327辆,增长11.5%
 
  1
 
  项目攻坚硕果累累
 
  全年实施六大攻坚战项目152个,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9个、市级重点调度项目19个,完成投资166.6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爱格森人造板、开源矿业澳斯麦特锡冶炼技术改造、博士家居、德普特科技二期等工业攻坚项目即将投产;苏访贤大道、通港大道、东山北路北延等新型城镇化攻坚项目开工建设;赣州港多式联运物流园、金融中心、赣南汽车城等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推进;大广高速南康南互通、赣州港铁路专用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期竣工;区妇幼保健院新院、体育公园体育场等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多渠道筹集资金51.19亿元,保障了重大项目建设支出。
 
  2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主攻工业势头良好。实现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29亿元,增长12.9%;完成工业固投85亿元,增长56%。各工业园区和乡镇家具生产集聚区建设快速推进。开工建设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建成30万平方米。矿产品企业退城进郊、技术改造和整合整治项目进展顺利,以开源矿业、南山锡业为龙头的多金属循环利用百亿产业集群初步成型。积极对接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以德普特科技为核心的光电智造百亿产业集群快速推进。康意服饰等一批服装企业向品牌化、个性定制化发展。玖发新能源专用车销售超2000辆,全国同行业排名第六。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拥有各类金融机构56家,位居全省各县(市、区)前列。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88亿元、279亿元,存贷比71.9%。家具物流成功融入“一带一路”和全国“公铁海”物流大系统,以多式联运为主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形成。全年电商交易额实现翻番,达118.8亿元。汽车贸易等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现代服务业攻坚战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南康召开。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新建和提升商品蔬菜基地20个,总面积突破2万亩,新增蔬菜大棚5000余亩;完成油茶低改3万亩;柑橘黄龙病得到有效防控,初步建成5000亩精品甜柚果园。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被评为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市、区)。
 
  3
 
  脱贫攻坚强势推进
 
  预计全年可脱贫3.3万人、9个贫困村退出。产业扶贫成效明显。发放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等奖补资金3200多万元,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等各类扶贫贷款13.91亿元。3981户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25个“十三五”贫困村实现村级光伏发电站全覆盖。结对帮扶精准对接。严格落实干部结对帮扶和单位定点帮扶责任,累计实施帮扶项目294个。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百企帮百村”活动深入推进。整村推进加快实施。整合投入扶贫资金3827万元,浮石窝坑、龙回九江等预退出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其他扶贫工程同步推进。建成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累计实现就业培训3.1万人次,提供公益性岗位332个,发放贫困助学补助资金1810万元,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自负比例降至10%以内。
 
  4
 
  赣州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紧紧围绕繁荣赣州港,大力推动多口岸直通、多品种运营、多方式联运。港口功能日趋完善,赣州国际港站一期投入使用,建成5万平方米货物监管仓。关检协作更加顺畅,通关通检效率明显提升。“一带一路”顺利对接,成功开通至成都、海口家具班列,至盐田、厦门铁海联运外贸五定专列,年吞吐量达6.3万标箱,其中进出口2.8万标箱。外贸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家具进出口外贸服务中心运转良好,新引进报关报检、船代货代、供应链金融等各类外贸服务企业8家,总数达到22家。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外贸企业扎堆涌入,全区外贸登记企业由原来的3家猛增至280家。以木材、家具为主的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完成外贸进出口1.97亿美元,增长30.9%,其中出口1.65亿美元,增长23.3%。
 
  5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城乡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强势推进“一年改变面貌”。治乱拆违成效显著。拆除违章铁皮厂棚230万平方米、“两违”建筑110万平方米、农村“空心房”及破棚烂厕182万平方米、违章户外广告牌3298处,清理整治了一大批影响市容市貌的有碍观瞻物。市政设施加快完善。文峰大道、芙蓉大道、天马山大道、蓝田大道等8条城区主干道完成“白改黑”。南平大桥、通港大道等畅通“微循环”节点工程开工建设,老烟厂拆墙通车,学府路东延等城市“断头路”相继打通,一批城区单位开墙透绿。工业污水处理厂竣工投产,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工程完工,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城乡发展统筹推进。136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和59个自建点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打造了横寨黄田、龙华双江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中心村,唐江、横市等中心镇、示范镇建设步伐加快。
 
  6
 
  改革创新持续深入
 
  坚持问题导向,落实落细各项改革措施,让企业和市民有更多获得感。金融创新成效显著。省级县域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进展顺利。“财园信贷通”等6个“信贷通”发放贷款27.15亿元,新增12亿元,总额位居全省前列。累计为120家中小企业还贷周转4.37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过桥资金”难题。争取国家发改委批准发行了规模10亿元的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江西前程新能源和康意服饰获批在“新三板”挂牌,博晶科技被上市公司整体收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全市首家政府独资的金融投资公司。财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营改增”政策全面落实。大力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为企业减负近10亿元。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承接上级行政审批事项85项。推进“互联网+政务”,建成区政务服务网分厅。全区行政机关和参公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新组建区口岸管理办公室。“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同时,有序推进户口管理制度一元化登记,稳步推进征地拆迁制度改革,专利授权量连续5年稳居全省前列。
 
  7
 
  民生事业全面加强
 
  坚持执政为民、发展惠民。全年民生类支出35.7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4.2%,省、市90件民生实事年度计划全面完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720元和9166元,增长8.6%和11.3%。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累计实施校建项目138个,新增校舍面积23.24万平方米,家具希望学校、第九小学、逸夫小学分校、东山中心小学等4所学校集中开工。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赣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大楼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区一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开工建设。区中医院成功创评“三级乙等”。成功承办全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等多项大型文体赛事。赤土河流域环境整治换来水清民赞。区老年大学主体工程即将竣工。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建成农村保障房490套,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1621户、棚户区1179户。新(改、扩)建乡镇敬老院6所。城乡低保、抚恤优抚、五保供养、大病救助等各项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并轨。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成功化解一大批信访积案。三江、凤岗和太窝、唐江9个村事权调整平稳有序、顺利过渡。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城区网格化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专项整治,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年捷报频传
 
  六大攻坚战看特色看变化流动现场会综合评分全市第一
 
  港口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赣州港获批永久对外开放,成为全国第八个、江西第一个内陆对外开放临时口岸,全国内陆地区首个国检监管试验区挂牌运行
 
  “转企升规”创造南康工业发展新速度,短短两个月时间,有428家家具企业申报入规,申报上级核准108家,审核通过101家
 
  家具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达1020亿元,增长22.9%,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第三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示范区,连续六年被中国家具协会评为“全国优秀家具产业集群”
 
  “一年改变面貌”取得历史性突破,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城市品质得到新提升。
 
  2017年奋斗目标
 
  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纵深推进六大攻坚战,决战决胜“123”重点任务,加快把南康打造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城,奋力跑出同城发展转型发展振兴发展的加速度,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增长9.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亿元,增长10%以上
 
  财政总收入27.63亿元,同口径增长9.7%;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2亿元,增长18%以上
 
  外贸出口18487万美元,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亿元,增长12%
 
  实际利用外资16980万美元,增长1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15‰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8%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8650元、10625元,分别增长10%、12%
 
  目标实现路径
 
  ●强势主攻工业,推动工业“裂变”发展。紧紧围绕打造“全国乃至世界家具集散地”和建设现代家居城、对接融入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的目标,强投入、攻项目、促转型,着力打造工业“裂变”发展的“南康样板”。
 
  纵深推进“转企升规”、转型升级。
 
  培植壮大光电智造等特色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大企业精准帮扶力度。
 
  ●全力脱贫攻坚,补齐全面小康短板。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确保2018年前完成贫困人口减贫、贫困村退出和贫困县摘帽任务。
 
  突出产业、就业扶贫核心。
 
  强势推进移民搬迁扶贫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教育、健康、政府兜底保障扶贫力度。
 
  围绕贫困户增收和贫困村退出发展现代农业。
 
  严格督查考核,确保脱贫实效。
 
  ●整治城乡环境,实现一年改变面貌。加快与中心城区同城相向发展,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大拆、大建、大改”为抓手,促进城乡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加快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全年计划安排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26个,总投资68.75亿元,计划年内完成投资22.34亿元。
 
  着力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始终保持“治乱拆违”高压态势。
 
  大力完善城市功能。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加快赣州港建设,“引爆”港口经济。充分发挥赣州港两个国家级平台的功能作用,大力推动多口岸直通、多品种运营、多方式联运,产港联动,以港兴区,着力打造内陆双向开放的新高地和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加快赣州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省市部门更多支持,推动国家质检总局与省政府共建“国检监管试验区”。
 
  提升赣州港运营能力。加快理顺赣州港管理体制,加强运营团队建设,推动赣州港股份制改造。
 
  推进临港经济区建设。高起点编制临港经济区规划,争取纳入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培植发展新优势。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同城发展最大的比较优势、振兴发展最强的潜在动力,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依托家具产业和优势资源,规划建设镜坝家居小镇和龙回航空飞行营地体育小镇,争取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确保实现一年推开、两年成型、三年见效。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完成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南山、大山脑等区域旅游开发方案编制,推进旅游工作机构改革。
 
  扶持发展其他服务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健康服务等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落实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接住、管好上级下放的审批权限,加强行政审批目录和行政权责清单动态调整。
 
  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全省县域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金融中心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打造金融业总部基地。
 
  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加快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进“南康制造”向“南康智造”转变。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好家园。持续巩固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成果,重点解决一批环保突出问题,努力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
 
  强势推进家具、矿产品等行业环保治理。
 
  严格落实“河长”责任制
 
  全面压实环保责任。
 
  ●倾力发展民生,不断增进群众福祉。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着力办好民生实事。
 
  全面强化民生保障。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