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园(将军园)成功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
|
|
兴国县民政项目园一角(儿童福利院)。 |
|
|
江西军区旧址正式开馆。 |
|
|
农村特困户免费住上保障房。 |
|
|
|
集中开工现场。 |
|
|
蔬菜产业助农致富。 |
|
|
兴国县潋江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全景。 |
|
|
靓丽一新的兴国县红军子弟小学。 |
|
|
|
农村娃吃上营养餐。 |
|
|
兴赣高速顺利通车。 |
|
□兴宣 文/图
2016年,砥砺前行,成绩斐然。
2016年,兴国县实施六大攻坚战重大项目60个,总投资426.48亿元,其中,完成全年计划投资105.68亿元,实际完成106.2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0.57%。产业富了群众,新居美了乡村,道路网联万家,群众收益倍增……兴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舒展出崭新的风貌。
2017年,不忘初心,继续向前。
2017年,兴国县紧紧抓住“脱贫摘帽”、同步小康这个总目标不动摇,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这个实践路径不动摇,牢牢把握打好六大攻坚战这个工作重点不动摇,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决心,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1
密集招商 主攻工业
2月3日,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2017年兴国县六大攻坚战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此次开工重大项目30个,总投资88.81亿元;2月7日至10日,兴国县领导带领各招商队,前往北京、广东、深圳、广州、东莞、厦门、佛山、惠州、上海、苏州等地,开展为期5天的招商活动,走访近百家企业,洽谈总投资180.4亿元项目43个,签约4个,总投资80亿元,掀起了一股“北上南下”招商引资热潮。
工业兴则经济兴。兴国县盯紧“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目标任务,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工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全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组建了7支专业招商小分队、25支产业招商小分队,赴广东和福建两个招商团、集中发力精准招商,紧盯机电制造这个首位产业,继续抓好食品加工、氟化工等重点产业项目引进;紧盯赣闽产业合作招商;紧盯广东机电制造、泉州五金卫浴生产等抱团转移项目等,力争年内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去年,由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密集外出招商,连续刷新兴国招商速度历史,创造了5天引进深圳艺峰、20天洽谈签约65家泉州水暖卫浴企业抱团转移、39天引进联纲光电的招商引资新速度。
该县着力创优发展环境,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开发区南区扩区调区工程,规划面积1万亩的赣闽产业园,打造泉州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加快经济开发区南区征地拆迁力度,力争年内“三通一平”达5000亩;运用好各类产业基金,稳步推进“财园信贷通”等五个“信贷通”,清理规范各类金融中介收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力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活动,实行行政审批及公共事务服务“一次性告知、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去年帮助企业解决困难165个、减负3.23亿元。
2
创新渠道 合力扶贫
2月16日,在高兴镇老营盘村养牛合作社,贫困户兰秀金忙着给肉牛喂草料。去年,在挂点该村的太平财险江西分公司的帮扶下,她获得了这份养牛的固定工作,以及2万元的扶贫贴息资金入股合作社,参与利润分红,每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
以“脱贫摘帽”为目标,兴国县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精准把脉、对症下药,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去年,全年预计减少贫困村32个、贫困户24554人,贫困发生率由9.7%下降到6.3%。
今年,兴国县围绕实现贫困村和贫困户“双脱贫”目标,力争减少贫困人口24656人、退出“十三五”贫困村51个。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立足10万农村学生营养餐食材供应市场,唱好“营养餐里扶贫经”,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方式,带动近万户贫困户增收;按照“五个一”产业扶贫思路,以全市最低的门槛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引导贫困户通过基地务工、入股分红、反租倒包等模式增收脱贫,让有劳力、有意愿的贫困户至少发展1项产业,贫困村至少有1个以上特色主导产业,贫困户脱贫产业达60%以上、产业覆盖贫困户达60%以上;坚持以特色求发展,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路,错位发展,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化产业发展之路,形成“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发展格局;积极引导企业或能人投资创办“扶贫车间”,今年每个乡镇至少创办1个以上“扶贫车间”;依托国家民政部、国家烟草局、国土资源部、兵器工业集团、光大证券、江西太平财险等国家部委、央企帮扶资源优势,探索实施集政策、资本、产业、教育、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综合脱贫路径,真正实现扶贫攻坚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优化健康扶贫“4+1保障线”政策办理流程,简化报帐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做到季报季结,去年,累计补偿1.8万人次、834.3万元,贫困户医疗费自负比例由35%降至5.9%。
3
协调发展 一体城乡
连日来,在桐溪河公园项目施工现场,工人正忙着种植乔木、灌木植被;在迎宾大道提升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着铺设道路两侧的雨水污水管道……新年伊始,走马兴国县新型城镇化攻坚战项目建设现场,处处呈现快马加鞭的火热建设场景。
兴国县以超前的理念、系统的思维、统筹的办法,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推进“多规合一”,统筹谋划县城河西片区、河东片区、开发区南区及埠头片区“一城四区”空间布局,重点抓好坝南组团、和睦组团、高铁站组团和“一江两岸”等功能板块、核心区域、景观节点的规划设计。突破了多年影响项目推进的瓶颈节点,319国道城区段改道、模范西路等主干道“肠梗阻”问题得到解决。围绕解决居民出行难、停车难、买菜难等民生问题,兴国县着力推进兴国西站片区建设,打通凤凰大桥等城市外环快速通道和“断头路”,畅通城市“微循环”,着力建设环江城市绿道和自行车慢行系统,启动平川北等停车场建设,完善公交首末站;建设一批小绿地、小游园,扩大社区便民蔬菜超市覆盖面,加快农产品批发零售专业市场建设,着力打造“十分钟生活圈”等。平固街棚户区改造推行100%货币安置模式,最大力度让利于民,累计改造面积6.7万平方米。495户农村特困户保障房“交钥匙”工程基本完成。
兴国县还实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去年累计拆除“空心房”78.3万平方米、占任务的358.6%,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至75%以上,今年着力抓好新农村建设点569个,其中51个脱贫村全部被列入新农村建设范围,推进古龙岗江湖、杰村和平等10个金叶新村点建设,着力打造埠头枫林田庄、崇贤齐分和崇义等特色小镇建设等;在农村保洁全覆盖的基础上,以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入手,重点打造一批样板村、样板路、样板河。同时,兴国县坚持“生态立县”,建设生态家园,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综合整治和系统保护。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河长制”等;推行“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联治,严格项目准入关和排放总量关。
4
龙头带动 发展农业
走进潋江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只见一座座标准化的钢架大棚排列有序,菜农们正有说有笑地忙活着,有的在给大棚透光升温,有的采摘着成熟的蔬菜,有的装车外运……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村里发展大棚蔬菜,咱们的日子有奔头。”正在采摘蔬菜的村民蓝云贵说,来示范园务工之前,蓝云贵在家务农,每年产的粮食和茶油只够一家人自己吃,日子过得很辛苦。示范园建起后,他在蔬菜基地务工,每个月基本工资1800元,加上加班费、补贴等,平均每个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目前,示范园共流转土地3000余亩,完成大棚建设2000亩,带动周边农户就业1000余人,人均增收4500元。
兴国县以“十大项目”为主抓手,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立足油茶、蔬菜、脐橙、烟叶等优势农业产业,共安排赣南脐橙产业发展升级、油茶产业改造提升、蔬菜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生态屏障与绿色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与流通、农地整治接续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农业农村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等十大现代农业项目,其中子项目62个。去年,“十大项目”中已开工子项目62个、开工率100%;年度总投资9.79亿元,完成投资10.28亿元,投资完成率105%。今年计划继续安排重大项目10个,投资14.62亿元。
兴国县着力打破传统农业粗放型发展模式,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基地建设为着力点,壮大产业规模。今年,在原有商品蔬菜4.8万亩的基础上,力争新增商品蔬菜面积5000亩,逐步打造为赣州北部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东南沿海城市的“菜园子”;进一步抓好潋江杨澄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杰村含田千亩蔬菜基地的提升,使其成为集科技推广、休闲观光、农民增收等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启动占地2000亩的梅窖富硒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年内发展富哂农产品基地500亩;探索多元化经营,综合利用烟基设施,发展食用菌种植、有机肥生产、烟杆地膜回收等项目,走出烟农增收新路。着力唱响农业品牌,壮大兴国灰鹅、兴国红鲤、兴国油茶等地域品牌规模,扩大百丈泉等“三品一标”、省级著名商标影响力,打造富哂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业企业和农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全面开展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加大“三农”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5
补齐短板 提升服务
连日来,在兴国县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只见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有序的施工中,整个建设现场热火朝天。
兴国县在全市率先采取PPP模式解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把人民医院(新建)、文化艺术中心、体育公园整体打包成“兴国县公共服务提升工程PPP项目”,成为赣州市首个整体打包并落地的PPP项目。项目的实施,回应了群众多年热切期盼,补齐了兴国公共服务短板。
2月14日,兴国县与江西省特色小镇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签署特色小镇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特色小镇,这将对该县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兴国县以项目攻坚为带动,按照分层培植、突出重点、稳步实施的原则,培育一批不同规模、不同层级的服务业企业,切实做大做强服务业经济。充分利用证监会IPO扶贫政策,在全国率先挂牌成立兴国县上市综合服务产业园,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对接、引进、服务;与光大证券公司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对该县企业上市、招商引资、资本运作、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兴国金融中心大厦开工建设,江西银行兴国支行顺利开业,农商行改革稳步推进,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得到提升;县级电商仓配中心正式运营, 12个乡镇物流网络全部打通,电商产业孵化园入驻企业62家,成功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帮扶协议等,有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张;集康复中心、特殊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大楼开工建设,满足残疾人特殊群体热切期盼。同时,兴国县深挖“红、绿、古”资源,通过实施“旅游+产业发展”“旅游+新农村发展”,发展旅游业,江西军区旧址维修建设及陈列布展全面完成、正式开馆,兴国山歌剧《老镜子》代表全市参演省第六届艺术节,荣获中国(张家港)戏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苏园(将军园)顺利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全县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去年,全年接待游客23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5亿元,分别增长23.1%、22.6%。
6
超前发展 完善设施
1月4日上午,全长约72公里的兴赣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从兴国到赣州的车程可缩减至1个小时,标志着兴国至赣州彻底结束无直达高速公路的历史,对于拉动兴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经济社会要发展,基础设施要先行。兴国县坚持打基础、管长远,突破瓶颈、补齐短板、适度超前,大力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精心谋划了交通能源等10个基础设施攻坚项目,总投资236.69亿元,2016年投资36.5亿元。兴赣高速建成通车,昌赣客专加速推进,兴泉铁路顺利开工,兴赣高速北延项目落地,加速构建“四纵四横”交通大动脉,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凸显。绿色能源发展迅猛。茶园风电场并网发电,投资24亿元的大水山、莲花山风电项目即将开工,大唐国际投资5亿元的云峰嶂风电项目顺利核准,华能集团江西分公司投资10亿元的黄沙塘风电正在走审批程序。基本完成1018公里通25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硬化,打通农村道路“最后一公里”。高兴110KV输变电工程、均村35KV输变电工程、农网改造升级扎实推进,解决低电压用户5613户。
今年,兴国县继续做好“北上”文章,争取国家、省、市在重大项目、重大产业布局上多向兴泉铁路沿线倾斜。并强化项目推进。抓好昌赣客专、兴赣高速北延和兴泉铁路建设,打通直达泉州港快速出海大通道;实施G238、G356、S219、S449等国省道(兴国段),以及高兴至茶园、城岗至鼎龙、雄岗至南坑、枫林至含田等县乡道升级改造。启动龙口丰溪、文中河堤防洪工程和城市应急饮用水源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长龙灌区改造,力争年内洋池口水库批复实施。加快推进国电投大水山、莲花山和大唐国际云峰嶂风电场项目,开工建设35KV良村变电站,完成2017年中心村电网改造及村村通动力电专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