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新起点上迈大步 争当发展排头兵
——赣县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回眸及2017年发展规划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1日

↑“中国稀金谷”工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兴赣高速赣县枢纽互通。
↑农民与农技专家通过网络视频实现“百里问诊”。
↑产业扶贫带民富。
↑新投产的永骏泰公司燃气数码电机自动化生产线。
工人在铭宸蔬菜科技产业园给新品种黄瓜吊蔓。
改造后的梅林大街。
2016亮点回眸
↑赣县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欧博空调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
游客在梅林湿地公园休闲娱乐。
 
    □记者李华
 
  每一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会留下一些印记。2016这一年,赣县区发展的印记格外显眼。
 
  这一年,撤县设区成功获批,赣县正式告别“县”的历史,开启“区”的时代;“中国稀金谷”核心区建设初见成效,工业发展向更高端迈步;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大湖江国家湿地公园成功获批,山水融城的“赣州后花园”迅速崛起;牵手“互联网+”,现代农业开启“智慧”篇章,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成功处置全国第一例寨卡病毒、江口重大山体滑坡,高考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站在新起点,迈步新征程。2017年,赣县区将紧紧围绕“‘稀金谷’一年大突破、城乡面貌一年大变样、脱贫攻坚一年大提升”三大目标,按照思想大解放、全民大招商、资金大投入、主攻大项目、作风大提升的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A
 
  建设“中国稀金谷” 工业发展上台阶
 
  2月18日,赣县区2017年主攻工业2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涵盖移动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生产、高性能磁性材料等,总投资77.03亿元。这些新项目的开工为该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工业强则经济强,过去的一年,赣县区以建设“中国稀金谷”核心区为契机,加快项目建设,实施创新驱动,积极做优服务,推动全区工业发展提速提质。
 
  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中国稀金谷”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重大项目库,以及国家《稀土行业发展规划》和《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稀金谷”核心区建设共投入7.6亿元,“五路两桥”建设已全面拉开,9号桥、城北大道北段、江口塘路东段等工业平台重点项目完工;开工在建标准厂房31万平方米。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永骏泰等14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或试生产;稀土低温锂电池、永磁电机、移动机器人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开工。
 
  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赣州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赣县区2016年共申请专利887件,授权710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总数达到22家。
 
  帮扶企业实现新突破。2016年,赣县区累计为企业减负5.6亿元,为企业担保贷款近7亿元,帮助困难企业解决2.2亿元还贷周转金。
 
  B
 
  打造“赣州后花园” 城乡品位大提升
 
  走进大湖江国家湿地公园,不少市民在一派葱茏中悠然漫步,体味初春的气息。撤县设区对赣县的城市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城乡一体化和赣州同城化的建设目标,赣县区编制和完善城乡建设和专项规划,加快提升城乡品位,错位打造“赣州后花园”。2016年,赣县区新增城区面积2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9900人,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48.8%。
 
  对接融入步伐加快,城市出入口和廊道靓化、文体中心等9个项目竣工;新建梅林湿地公园二期、马口生态公园等14个城市绿地。
 
  完善提升步伐加快,完成棚户区改造362户,全部实行货币安置补偿;投入5500万元实施梅林大街升级改造示范工程;打通梅林大街东延、城南大道东延等9条城市“断头路”;完成梅林、光彩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业态集聚步伐加快,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2.97亿元,同比增长11.9%;红创星空创意创业园、梅林O2O产业园等5个项目建成运营。
 
  城乡整治步伐加快,开展查违拆违集中整治百日攻坚活动,拆除违法违章建筑25.7万平方米;投入5500万元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配备1500名乡村保洁员,90%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C
 
  打好扶贫攻坚战 精准发力促脱贫
 
  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赣县区创造性推行“六站一中心”(全区19个乡镇成立精准脱贫帮扶中心,下设政策咨询工作站、保障服务工作站、就业创业指导站、产业帮扶工作站、社会关爱援助站、农村电商服务站六大工作站)精准脱贫帮扶工作模式,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2016年,该区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近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3.8亿元,11个贫困村退出,1.96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3.79个百分点,“六站一中心”帮扶工作模式在全省推广。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赣县区突出产业扶贫,投入5062万元,带动发展蔬菜、甜叶菊、脐橙、油茶等主导产业,受益贫困户8110户、24762人;突出就业扶贫,开发3000个乡村“十大员”公益性岗位;突出搬迁扶贫,1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10个安置点已竣工,768户农村特困群众喜迁新居;突出保障扶贫,贫困人员通过“四道保障线”累计补偿16886人次、6642万元,各类医疗补偿比例达到94.6%;突出社会扶贫,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168个企业共投入资金853万元,帮扶产业项目12个,开展技能培训463人,安置就业700人。
 
  D
 
  “互联网+”到田间 智慧农业显成效
 
  在赣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智慧农业体验厅,浓浓绿意间充盈着无尽的科技元素,只要指尖轻轻滑动,就能清晰地看到基地每一棵果树的即时状态,温度、湿度、虫害等数据尽在“掌”中。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两大“国”字号农业发展平台,赣县区按照“互联网+农业”的理念,围绕水稻、蔬菜、脐橙、油茶、甜叶菊、休闲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发展智慧农业,先后建立起农业物联网系统、安全追溯系统、农业电子商务系统、农业专家服务系统、农商大学系统、农业大数据中心六大系统,让现代农业迸发出新的活力。
 
  2016年,赣县区建设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铭宸蔬菜科技产业园等在省市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农业重点项目;新建蔬菜基地3090亩,新种植脐橙5000亩,新造油茶林11600亩,种植烟叶4616亩,种植甜叶菊8000亩。
 
  E
 
  千方百计惠民生 幸福指数再攀升
 
  城市道路更加通畅,农村用水更加安全,就学就医更加方便,百姓笑容更加灿烂。2016年,赣县区千方百计惠民生,全年财政民生类支出36.2亿元,同比增长16.25%,占财政支出的88.35%。
 
  为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赣县区突出解决民生问题,2016年新改扩建校舍5万平方米,运动场7.6万平方米;改建城市道路12.3公里,完成歧岭至阳埠、大田至三江等4个县道升级改造项目34.88公里;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近2万人饮水问题;新建白鹭、三溪2座35千伏输变电工程及电网建设。
 
  统筹推进社会事业,赣县区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0个,集中供养1129名五保对象;完成赣县区中医院住院部一期、门诊大楼一期主体工程;完成40380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以赣县区红色文化为题材的电视剧《破阵》荣获“金鹰奖”。
 
  在不断完善民生基础设施的同时,赣县区还不断巩固和谐稳定基础,让百姓生活更安全安心。2016年,该区共建成区级综治中心1个、乡镇综治中心19个;升级智能卡口等“天网”视频监控系统,累计建成社区警务室22个;全面完善城乡道路交通电子监控系统。
 
  2017蓝图展望
 
  聚焦“稀金谷”建设 实现主攻工业新突破
 
  推动工业项目落地、开工、投产,力争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亿元,利税40亿元。
 
  突出招大引强。成立12支专业招商队和1支央企对接(招商)工作队,每个乡镇组建项目信息收集小分队;每季开展1次招商引资推介会,每月开展1次招商洽谈会;在用地、厂房、固定资产、金融、财税等多个方面给予新上项目最大支持;开辟招商引资绿色通道。
 
  突出产业集聚。围绕“中国稀金谷”,抓产业、抓平台、抓项目,打造全国知名的稀土稀有金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扩大首位产业优势,争取南方稀土、江钨、江铜投资建设产业园;加快“稀土之光”项目对接;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协同制造,力争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以上。
 
  突出企业帮扶。挖潜扩能提质,探索华能瑞金电厂直供电试点,确保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引导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力争培育入规企业15户;成立工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设立百福产业发展基金,继续扩大还贷周转金使用成果;开展“企业上市服务年”活动;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众创空间。
 
  聚焦扶贫实效 谱写脱贫攻坚新篇章
 
  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提前谋划,精准发力,实现19634贫困人口脱贫、11个贫困村顺利退出的目标。
 
  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做到区级领导及帮扶单位与贫困村不退出不脱钩,结对干部与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激发企业责任,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推进“四道医疗保障线”一站式同步结算;落实低保整户保政策,做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严格考核问效,实行扶贫工作“一票否决制”。
 
  加大产业培育力度。严格落实“五个一”产业扶贫机制;大力发展蔬菜、甜叶菊、脐橙、油茶、烤烟和乡村旅游等扶贫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批优势产业村和种养大户;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建立完善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强化金融扶持,力争产业扶贫信贷通和财政惠农信贷通分别达到6亿元和1.8亿元。
 
  加大整村推进力度。在推进产业奖补、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93个贫困村每个村安排200万元整村推进资金,重点打造六大整村推进示范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完成8639人的易地扶贫搬迁;深入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信用农户等创建活动。
 
  聚焦一年大变样 提高文明城市新品质
 
  年内投资52.29亿元,实施新型城镇化16个大项53个子项目,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7个百分点,达到50.5%。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主动衔接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和赣州市新一轮总体规划;强化规划执行,以“零容忍”的态度确保违章建筑“零增长”;打通梅林大街西延、章贡路南延、兴农路南延等三条“断头路”;优化公交线路,实现城南、城北公交全覆盖;大力实施“光网城市”工程;建立城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动赣新大道、城南大道等6条城市主干道改造提升;完成体育休闲公园、贡江亲水绿道等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城市夜景亮化工程。
 
  加快产城融合发展。促进工业小区共同发展,全面推进城市连接线、洋塘大道跨高速路桥等工业园区路网建设;促进城区园区一体发展,启动螺溪洲大桥规划建设工作;促进高铁经济带规划发展,启动高铁经济走廊赣县区规划编制。
 
  全力创建文明城市。浓厚创建氛围,全面加强宣传教育;整治市容市貌,开展爱国卫生大扫除等活动,推动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养护等方面市场化运作;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强化考核问责。
 
  聚焦新兴业态 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
 
  推动新业态发展升级,力争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12%,占GDP的比重达到30.5%。
 
  推进全域旅游。主动融入赣州宋城文化旅游核心区,全力打造“赣州后花园”;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点,围绕樱花、桃花、油菜花、杜鹃花、荷花“五朵花”开发,重点推进江口都是客、五云果蔬小镇等9大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建设;发挥旅游投资公司作用,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加快旅游市场化开发进程;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完善智慧旅游平台;开展樱花、黄蜡石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提升旅游知名度。
 
  集聚创新业态。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力争信贷规模达到177亿元;加快发行城投公司企业债,积极推广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稀金谷”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和君集团的合作,打造基金小镇;加快推进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建设运营;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力争入驻10家总部经济企业;引入市场机制,激活民间资本,打造特色小镇。
 
  培育特色产业。抓好赣州东站铁路物流园和海铁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建立赣州区域性的铁路物流中心格局,推进农业产业物流配送网络;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业,完成赣县福利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加快电商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实现全区19个乡镇综合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力争276个行政村电商服务点全部建成。
 
  聚焦强农惠农 增强农业农村新动能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全区“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实施示范区“强核提质”工程,全面推进核心区“赣江源绿廊”等项目建设,建设10个左右智慧农业示范点;推动主导特色产业转型发展,加大力度支持脐橙、油茶、甜叶菊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每个乡镇至少打造1个投资2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业示范点;推进铭宸蔬菜科技产业园建设,争创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开展自然村“七改三网”和中心村“8+4”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建设25个美丽宜居特色示范村;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年”活动;集中力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规范农村建房,提升乡村规划水平。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严把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按期关闭退出煤矿;完成6.3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任务;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高质量推进高效节水示范县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南塘、吉埠防洪堤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深入实施五湖项目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
 
  聚焦民生福祉 推动幸福指数新提升
 
  全面完善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强化社会治理,让群众获得感触手可及。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广核赣县区高峰山风电场项目、华能瑞金电厂二期工程;加快实施赣州北站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省道沙龙线梅街至枫树坳改造项目;启动江口至吉埠、江口至梅林国道、麂滩至田村省道升级改造工程;拓宽乡村道120公里,完成长洛圩镇桥、沙地河西口桥等危桥改造;推进35千伏变电站乡镇全覆盖工程。
 
  办好民生实事。开工建设白鹭中心小学等24所农村中小学教学楼,建成思源实验学校、茅店二小、城北幼儿园等学校;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快推进赣县中医院(二期)建设,全年完成11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成1006套城市棚户区改造,续建747套公租房(廉租房);重点推进赣县第二自来水厂和12万吨取水口项目建设;完善体育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开工建设全民健身体育馆、游泳馆。
 
  发展社会事业。加快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巩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确保参保率在95%以上;继续提高城乡困难群众保障标准;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拓宽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实施科技强警,充分发挥“天网”视频监控系统作用,全面建设“打、防、管、控”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