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2017,电商创客开启新航程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6日

近日,全南创客钟金鹏创办的渐行影像传媒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拍摄反映全南本土青年返乡创业的微电影《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2017年公司将通过各种渠道融资建立起一支成熟的影视制作和广告策划团队,以影视制作和传播为技术核心,结合平面设计、新媒体运营、互联网推广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将影视文化传播和商业推广深度结合,为本土中小企业提供多媒体、全流程一站式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特约记者钟炆秦 摄
2月14日,在土购网下属的章贡区火燃电商服务站,72岁的郭家福销出了自家的土特农产品。2017年,土购网将重点打造“土购到家”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为本土企业特别是农特产品生产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及村级(社区)便利店、农村居民搭建一个智能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 邱福林 摄
 
    □叶海林 黄传章 特约记者范建明 记者王怡岚
 
  平台不断完善,孵化器筑起“暖巢”,创业氛围浓厚,各种优惠政策切实落地、效应释放……说起近两年赣南电商创业形势,很多电商创客都有实实在在的体会。他们靠着创新思维、扎实苦干,在广阔的电商领域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随着我市电商产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市场被发掘、项目被探索,电商发展环境日益优越,电商各领域的竞争也日益积累。2017年,如何找到电商产业新切入点、挖掘新增长点,将小天地发展壮大,成为电商创客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7年,电商创客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杨桂林:做大瑞金“淘实惠”
 
  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从借资开店到创办公司、从城市经营到乡村连锁、从实体店经营到电商模式发展……在瑞金市,“明星创客”杨桂林不断经历着创业人生的精彩嬗变。
 
  2003年,杨桂林创办了瑞金华联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开了多家连锁实体超市。不久成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承担起了开拓农村市场、改变农村消费环境的重任。2015年,经过瑞金市商务局引荐,杨桂林成功加盟专业农村电商平台——淘实惠,吹响了进军农村电商的号角。依托众多的农家店,淘实惠在瑞金市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已拥有近180个加盟网点,实现17个乡镇的全覆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杨桂林开辟了一条虚实结合、城乡互动的电商发展之路。
 
  在杨桂林的运营下,瑞金淘实惠依托母公司“金瑞华联”,不断发展壮大。“金瑞华联”拥有遍布城乡的实体门店,还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同时,杨桂林创办了金瑞华联物流商贸有限公司,每日可中转、配送上百吨货物,还建设了1000余平方米的冷链配送中心,使淘实惠同时具备了冷藏、冷冻食品,生鲜、果蔬食品的仓储、配送服务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公司竞争力。淘实惠收购大量当地农副土特产品暂存于冷链配送中心,待城区网点下单后,冷链配送中心根据订单发货到对应网点,网点再通知顾客上门取货或送货上门。淘实惠在为农民打开农产品销路的同时,也为瑞金城区解决了供应问题。
 
  通过虚实结合、城乡互动,淘实惠门店虽小,却大有可为。不仅提供部分现货商品供客户售前体验,而且设有电子货架,小小一块电子货架触摸屏,拥有近2万种商品。客户下单后,基本能够实现隔天取货,大大缩短了客户等待的时间。去年10月,瑞金市两家副食店加盟淘实惠网店,运营几个月来,每个月增收可达4000元,真正实现了零库存。由于配送效率高、售后响应快,淘实惠的业绩节节攀升,综合纯利润可达20%。
 
  2017年,对淘实惠充满信心的杨桂林已经早早着手,开始布局新年“四大战役”:网点布局“攻坚战”、商品整合“持久战”、物流服务“阵地战”、品牌宣传“运动战”,通过做大做强瑞金淘实惠,建立县域电商独具特色的大生态圈。杨桂林告诉记者,未来将从该市223个村16个居委会入手,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招商办法,继乡镇全覆盖之后,力争村级网点的全覆盖,为百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让更多人爱上淘实惠。
 
  黄骞:用大特色支撑小电商
 
  2月14日,在上犹县电子商务孵化基地,90后创客黄骞正在属于他的一方小天地——上犹中景贸易有限公司工作室里忙碌,为了配合新产品的推广,他和企业的淘宝美工正在推敲新的网页设计方案。
 
  2012年,刚上大一的黄骞就开始通过网络卖运动鞋。当时,他只负责接单之后代发货,没有货源也没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即便如此,这次试水还是给他带来了近万元的收入。“这几年网购的人越来越多,从电商产业入手开始创业是个很好的选择。”黄骞告诉记者。在经过考察后,他瞄准了家乡的特色产品,和几个同学一起,回家乡创办了公司。
 
  学生时代的经历让黄骞很注重对电商产品质量的把控,瞄准了赣南本地的特色产品,在南康家具电商中分得一杯羹。他的公司大多是年轻人,学习能力强,创新意识好,对产品、店铺定位的把控和调整及时到位,公司运营很快进入轨道。“目前,公司已经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拥有员工30余名。大家岗位各不相同,但我们都有一个电商梦,希望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电商事业。”黄骞说。
 
  2016年,黄骞的公司销售额达400万元,但在他看来,比销售额更珍贵的是积累到的电商企业运营经验。“现在的网购消费者更加青睐有原创设计、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特色和质量是电商产品经受考验的法宝。”黄骞说。2017年,黄骞就从挖掘周边地方特色产品入手,依托上犹县的茶叶、茶、生态鱼等优势农业产业,通过电商平台强化产销对接,提升产品附加值。
 
  谢普兴:让“土棉被”焕发新生机
 
  “2017年,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的特色手工棉被尽量带动更多的人富起来。”近日,于都县岭背镇90后“棉被创客”谢普兴说。
 
  谢普兴的家乡岭背镇的弹棉槌是于都“三锤三匠”的“三锤”之一,历史悠久。和许多传统工艺生产的产品一样,岭背棉被也曾面临被人遗忘、销路难找的窘境,导致许多手艺人都不再弹棉被,而是外出务工讨生活。近年来,在“棉被创客”谢普兴的带动下,村里又响起了弹棉花的声音。
 
  2012年,在南方沿海闯荡的谢普兴回到家乡,瞄准了家乡手工棉被生产销售的商机,为了扩大手工棉被的影响力,他决定从电商入手。当年,他办起了手工棉被线上专卖店,通过网络宣传家乡手工棉被的工艺特点和过硬品质,网店销售日益火爆。2015年,谢普兴销售的手工棉被供不应求,为此,他着手成立了手工棉被行业协会,吸纳更多的手工艺人或作坊“触电”。2016年8月,他创办了手工棉被加工厂,吸纳十余户贫困户专门生产手工棉被。
 
  “原来我的销售模式是收购手工匠人生产的棉被进行电商销售,产品供不应求。创办加工厂之后,实现了自产自销,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2016年下半年,订单多的时候每天能接到价值七八万元的棉被预定,全年销售额近80万元。快要被人遗忘的‘土棉被’焕发生机,让我十分振奋。”谢普兴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2017年,谢普兴打算扩大销售规模,进一步提高产量。为此,他更坚定了带动更多手工艺人共同致富的信念。“今年,我打算再扩大网站规模、完善网站建设、丰富产品种类、开发定制产品,借助电商平台,帮助贫困的手工艺人通过自己的手艺脱贫致富,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也让更多消费者发现、了解手工棉被,感受到‘土棉被’的魅力。”谢普兴自信满满地说。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