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统计局发布的“成绩单”显示:2016年,赣州实现GDP增长9.5%,增幅跃居全省首位,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GDP高增速的背后是什么?2月6日,记者邀请市统计局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突破
2016年,赣州GDP增速9.5%,与之对应的是全国6.7%、全省9.0%。
不止是GDP,12个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0个指标增速快于全国水平,8个指标增速快于全省水平,增幅在全省排位基本实现位次前移。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利用外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达两位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五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
【专家解读】2016年,GDP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突破,充分体现了赣州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这是全市上下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宏观形势下,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突出打好六大攻坚战,着力抓项目、扩投资、补短板、降成本、优环境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
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的背后,是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积累,比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改善。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坚定了我们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的信心。
新增长点持续发力
2016年,赣州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1%,增幅居全省第一,主要得益于: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3.4%、23.7%,存贷比68.6%;交通运输业总体平稳,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7.1%;商品房销售持续向好,全年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24.8%、25.2%;旅游业持续活跃,全年累计接待旅游总人数超6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600亿元,分别增长40.4%、49.0%;现代物流业取得新突破,全市农村物流站点覆盖率45%,国家标准A级物流企业37家,总量及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此外,市场消费稳中有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在房地产市场销售回暖带动下,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五金电料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3.0%、24.3%、17.7%。新兴消费业态增势良好,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增长3.8倍,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6.1%,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6.7%。
【专家解读】要实现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需要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赣州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服务业进一步优化提升,金融、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跑出新速度,服务业的水平和层次日益提高,成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长期发展后劲的重要力量。
消费在稳增长中起着基础作用。2016年,全市服务业高增长,释放了潜在的消费需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增长,为扩大消费打下良好基础。随着旅游、电商等消费领域的拓展,全市消费市场保持良好势头,消费热点多多,进一步巩固了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态势。
结构优化步伐加快
2016年,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调整为14.6:42.7:42.7,服务业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与工业占比齐平。部分传统行业注重转型升级,如,家具制造业增长20.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2%,脐橙产业发展升级行动计划有效实施,油茶、蔬菜等产业扩面提质;新兴产业增势良好,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7.5%,汽车制造业增长9.5%,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3%。
【专家解读】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在稳增长的基础上,调结构、转方式是大势所趋。赣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为经济发展稳中提质提供支撑。
投资增速领跑全省
2016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6%,增速快于全省2.6个百分点;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3%,居全省第二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71.7%、66.6%;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增长38.4%,快于全省23.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幅29.3%,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2.7个百分点。全市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增长65.7%,比上年提高54.1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态势良好。全年共引进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252个,实际进资676.75亿元,增长12.7%;单个项目平均规模达2.69亿元。全市新批外资企业数68个,实际利用外资15.15亿美元,增长10.6%,增幅跃居全省第二位。
【专家解读】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固定资产投资在其中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赣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全省,这意味着——首先,赣州的发展环境为全国投资者所看好,全市企业扩大投资的信心将进一步增强;其次,六大攻坚战项目、“两城两谷一带”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获得了稳定的资金来源;第三,赣州投资增长的内生机制逐步巩固,动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