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经济,助力赣州发展腾飞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24日
□记者廖福玲
2016年12月20日,赣深客专江西段开工建设,将助力赣州打通“贯南通北”的快捷客运通道;2016年12月17日,昌赣客专赣州赣江特大桥进入主塔下横梁浇筑阶段,主塔雏形初现,为全线2019年底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1月3日,赣州市铁路建设办公室公示赣州西站站房项目效果图,业主单位昌九公司已完成赣州西站站房设计招投标工作,处于规划设计阶段……随着赣深客专的开建、昌赣客专的顺利推进以及赣州西站站房效果图的公布,赣南人民的“高铁梦”越来越近了。时空距离的压缩,使旅游业、物流业直接受益,制造业、特色农业也因高铁沿线城市人员的频繁往来和信息流通的便捷化而获得更多红利,未来也将带来经济发展的“黄金期”。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就如何抓住高铁时代带来的机遇出谋策划。
高铁时代催生高铁红利
“铁路以开风气,又以通利源;风气开则可为之势,利源通则可为之资。过去讲‘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如今是‘高铁一开,财富即来’。随着昌赣客专、赣深客专的开工建设,赣州经济发展将迎来高铁时代。”赣州市委政研室经济研究科科长陈晔明说,高铁时代将为赣州建设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两城两谷一带”、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等方面带来难得机遇。
“高铁时代的到来,将为赣州的旅游业带来极大利好。”赣州市旅游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彭连生说。交通是旅游的命脉,也是城市旅游发展的最大红利。以前,去北上广推介旅游时,总会被问到赣州有高铁吗?由于交通的限制,赣州的旅游“养在深闺人未识”。高铁将带来巨大的人流、客流,赣州的旅游业将迎来新时代。近年来,我市非常重视旅游业,在前不久启动了三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各个县(市、区)也在加快旅游业发展,做特色旅游,特别是石城、瑞金、龙南等县(市、区)在打造全域旅游。相信未来两至三年,赣州旅游业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游客面前。
高铁时代将带来新的运输速度和效率。赣州市交通运输局物流科科长、高级物流师陈燕说:“高铁的运输成本较低,是航空运输的四十分之一,是公路运输的五分之一。目前,赣州有百分之七十的公路运输,如果搭上高铁快车,将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尤其是快递业如果步入高铁时代,将可以确保定时定点,提升快递业的竞争力。高铁时代的到来,也为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机遇。物流企业要抓住机遇,加强管理,提升内涵,跟上高效运转的步伐。此外,要充分利用铁路设施强化物流功能,建好铁路物流基地。”
主动作为迎接高铁经济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挑战,高铁的“集聚效应”与“虹吸效应”并存。陈晔明说:“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把握全局,趋利避害,创优发展环境、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竞争实力,为赣州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他建议:一是完善城区快速交通网。加快“四横六纵一环”快速路网建设,完善汽车站、火车站、高铁西站和黄金机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确保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尽量减少人流反复穿行带来的枢纽内部流通不畅。二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特色品牌。围绕重点旅游景区,结合发展乡村旅游,规划建设一批高品位的度假、休闲、娱乐、露营等“卫星景点”,推出多元的旅游线路组合,开发更具个性的半自助游和自由行产品,丰富旅游内涵。高标准打造一批旅游服务集聚区、产业园区和综合体,形成具有赣州特色的文化旅游展示体验平台。三是高标准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加快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健全物流配送网络,加强城际配送、城市配送、农村配送的有效衔接,积极发展“铁、公、水、空”多式联运。整合运输、仓储、装卸资源,建设完善物流运输、物流信息、物流仓储配送三大基础平台,构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面向终端客户运输的三站式物流体系,大力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等第三方、第四方物流。
“抓住高铁时代带来的机遇,建议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提升产业层次,加速承接产业转移。从实际出发,对本地和周边优势产业把握到位,在战略层面上要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链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统一开发、竞争有序、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完善工业园区建设,整合既有基础优势,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完善工业园区内外相应配套设施,强化集聚、创新管理模式,加速提升产业规模和产业能级,形成梯度发展、功能互补的园区发展平台。统筹工业园与物流园区的布局和规划建设。第二,治理投资环境,加大力度招商引资。把高铁作为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重要‘利器’。高铁红利,带来了制造业、研发、基建等大量优质投资机会,这对提升产业能级、缓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十分关键。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管理人才的素质、能力提升,完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避免高铁的‘虹吸效应’。”赣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黄桂红说。
在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讲师谢志华看来,适应高铁经济时代的发展,要结合赣州大都市发展规划,战略性规划高铁与航空、城市交通、地铁等无缝连接,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注重传承与创新结合,依托丰富的自然矿产、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挖掘高铁经济带潜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符合赣州市情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移示范区。继续保护自然资源,整合并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加大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线路开发,使旅游与高铁有机结合,打造“高铁旅游”良性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