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把培训课堂搬到“家门口”
免费培训1.2万名贫困劳动力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蓝开文 郭世城 记者陈少芬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6日
劳动能力弱、就业技能低是贫困劳动力难以通过就业脱贫的短板。去年,我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通过搭台“造血”帮扶贫困户就业脱贫。2016年,全市共免费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1.2万人,其中电商培训3320人。
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让一大批贫困户获得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扶贫车间的特点是设在乡村、就业门槛低、工时灵活、订单有保障,非常符合劳动能力较弱的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依托扶贫车间,我市还把技能培训课堂搬到了群众“家门口”。根据产业发展、用工需求和贫困劳动力意愿,赣州市整合当地扶贫移民、农粮和人社等部门培训资源,立足产业扶贫基地和就业扶贫车间岗位特点,“送课上门”,将培训班办到乡村,有针对性开展农村电商、养殖种植、手工制作等技能培训。
“以前不仅要挑到集市上去卖,还经常卖不完。多亏电商,紫山药早早就卖完了,今年我还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参加电商培训后,安远县凤山乡东河村的贫困户陈菊明的紫山药早也不愁销路了。近年来,安远县以紫山药为突破口,以该县凤山乡东河村57户贫困户为基础,成立了东河紫恋紫山药精准扶贫专业合作社,开展贫困劳动力电商培训,引导57户贫困户、20多家电商企业通过网络成功销售45万多公斤紫山药,在全县掀起了一股电商创业的热潮。
此外,兴国、瑞金、寻乌、大余、石城等县市也开展贫困劳动力精准培训,打造了“兴国表嫂”、红杜鹃家政服务员等培训品牌;宁都县田头镇,通过“三会一社”(草席协会、手工业协会、制衣协会和种养合作社)有针对性开展竹制品加工、制衣、灯饰加工、农业种养等技能培训。大余县“三式”特色培训(开放式、订单式、前沿式)对农村贫困劳动力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