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新画卷
——兴国现代农业发展见闻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谢华蓉 记者萧森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6日
日前,记者走进兴国县几个现代农业园,看见处处生机勃勃,绿意浓浓,大白菜、西兰花娇翠欲滴;生态农庄里,灰鹅向天歌,风吹见牛羊……打响现代农业攻坚战以来,兴国按照“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五个一”模式,实施科技支撑、品牌化发展、集约化发展战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绘就出一幅现代农业发展图景。
强科技,提高产出效益
兴国县芦汇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山东寿光请来了一名蔬菜种植技术专家,月薪过万,薪水高出当地工资水平三四倍,一时让当地群众咋舌。合作社负责人许传荣笑着说:“值得,一点不为过。”原来,他请的技术专家可不一般。技术专家带来了新品种培育、人工授粉、无限生长管理、嫁接等先进技术,延长了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兴国县做强科学技术文章,把科技研发、推广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发展农业产业提供优质种苗、种植技术服务等。同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村一名大学生”、农民夜校等工程,着力提升农民素质;培养大量乡土人才,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开发、示范与推广。目前,在全县油茶、蔬菜、脐橙、烟叶等产业发展中,活跃着1.2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重集约,发挥规模效应
“有村里的合作社统收统销,就没有后顾之忧。新的一年,我打算扩大绞股蓝种植规模。”樟木乡源坑村村民谢本槐说,2016年种植的绞股蓝获得丰收,还卖了好价钱。当初,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植了两亩绞股蓝,到了采摘期,将绞股蓝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卖给村合作社,每亩收入达1万元,尝到了种植绞股蓝的甜头。
在兴国,像谢本槐一样,以合作社为依托,大胆发展农业产业的农民有许多。这是兴国集约化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成果之一。
兴国通过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破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从原来的农户个体发展逐步转为“公司+农户”的订单式发展、“基地+农户”的托管式发展、“合作社+农户”的统销式发展和家庭农场等产业发展模式,大大提高了抵抗风险的能力,以及规模化形成的生产效率。
同时,该县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从单一的产业发展模式向多品种的集约化模式转变,形成“百花齐放”“四季常青”的产业发展格局。
创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
“2016年脐橙产量好,销售价钱高,还供不应求。”兴国县高兴镇蒙山有机脐橙基地老板凌泰综开心地说。他的脐橙基地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生产要求,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除草剂,施用生物青肥、生物微肥,无毒无残留的生物农药;切实加强技术服务,引进“以螨治螨”、挂黄板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提高脐橙品质。
兴国县从提高产品品质着手,实施品牌战略,引进农业行业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坚持多部门联动,加大监管力度,对不按要求生产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等进行处罚或吊销资质;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创建农业产品品牌,农业企业每年投入的品牌建设及科技创新资金在350万元以上。
2016年以来,兴国县除做大做强“兴国灰鹅”“兴国红鲤鱼”“九山生姜”等传统品牌外,还培育了“山村茶油”“浙赣油茶”“红天下油茶”等品牌。目前,该县已有省级绿色有机无害农产品品牌15个,江西省著名商标4个,江西名优农产品品牌4个,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