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特色产业“致富牌”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谢华蓉 卓菁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7日
深冬时节,天气寒冷,在兴国县埠头乡垓上村的产业基地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在绿康有机蔬菜基地的大棚内,工人正在采摘辣椒,准备销往市场;另一边的学生营养餐蔬菜基地里,工人们则在除草整土,为接下来的种植做准备。
几年前,村民的收入基本都是以种地收入和在外务工收入为主,年人均收入不到3500元,农户生活非常困难。2012年以来,垓上村按照埠头乡“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引进发展有机蔬菜、脐橙、翠冠梨、板栗、杨梅、奶桔等特色产业,流转土地1100亩,打造了200亩观光果园、600亩大棚蔬菜、150亩红榕苗木、150亩红提等6个大型特色产业基地。这些产业基地每年能为村里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在解决产业用工的同时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通过这4年的产业发展,现在的年人均收入超过5800元,户年均增收2万元。”说起这几年村里的发展变化,村党支部书记钟澎元脸上满是自豪。在发展产业之初,该村在不到7天时间里就为绿康有机蔬菜基地流转了600多亩产业用地,创造了该县土地流转的佳话。
周梅英原先是该村的贫困户,之前通过种水稻加上农闲时外出打点零工,一年下来不到1万元的收入。经过村里组织的技能培训后,她在蔬菜基地返包了3亩地,由自己负责管理,一年下来收入超过2.5万元。在垓上村,同样情况的还有三组的邓宝林,因丈夫患有尿毒症不能干重活,每年还需花费大量的经费进行治疗,欠下的外债加上两个子女上学的费用,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更加困难。村委会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对夫妻俩进行了系统培训,安排在绿康有机蔬菜基地上班。现在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有近3000元收入,加上自己饲养的牲畜,一年下来收入超过3万元,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成功脱贫。
垓上村通过引导贫困户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返包倒租等多种方式增收,形成一个基地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的“裂变效应”。如今的垓上村,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脱贫致富奔小康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