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种”出致富梦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谢华蓉 吕祥 刘和春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2日

  “我今年种的30亩水稻良种丰收了,产量逾7000公斤,可以卖到9万多元呢!”近日,在兴国县兴江乡垇背村的水稻种子收购现场,种植大户陈科煌向笔者介绍。
 
  在收购现场,村民们脸上挂满了笑容,乐呵呵地忙碌着。垇背村党支部书记李金水说,该村的耕地面积仅有1600多亩,而种植水稻制种就有700多亩,全村16个小组中有14个小组发展了水稻制种。今年全村水稻制种产量预计超过15万公斤,产值逾200万元。
 
  作为最早一批发展水稻制种的农户,陈科煌算了一笔账:种植1亩普通水稻,产量最多可达500公斤,每公斤稻谷收益不超过3元,种植1亩水稻的收益为1500元;而种植1亩水稻良种,产量为240公斤左右,每公斤水稻良种收益近14元,种植1亩水稻良种的收益为3360多元,每亩水稻制种的收益比普通水稻净增接近2000元。良好的效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种植,水稻制种成了垇背村的一个特色产业。
 
  近年来,兴江乡不断扩大水稻种植规模,该乡制种面积占全县制种面积半壁江山之多。目前,全乡共发展水稻制种3000多亩,年产值逾900万元。
 
  如何将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富民产业?兴江乡从农资保障和技术支撑入手,保障农户效益。一方面,兴江乡与种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合同实行订单式种植,并由种子公司统一为种植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另一方面,兴江乡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实施“统一播种、统一栽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管理措施,使制种农户在种植、管护、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吃上“定心丸”。
 
  对于垇背村的贫困户刘安伟来说,发展水稻制种是他家脱贫的主要途径。刘安伟的妻子因病去世,欠下大笔的债务,4岁的女儿因病至今不会行走,家庭十分贫困。今年以来,刘安伟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种植了3亩水稻良种,产量有700多公斤,加上制种产业扶贫补助每亩300元,今年制种收入有1万多元。刘安伟说,明年他打算将家门口的土地流转过来,多种几亩水稻良种,实现脱贫致富。
 
  在兴江乡,像刘安伟一样依靠发展水稻制种脱贫的贫困户还有许多。兴江乡将制种产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今年以来,该乡引导1000多户贫困户开展水稻制种,使制种产业成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致富产业。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