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产业扶贫着力点
——安远发展主导产业助力整体脱贫纪事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汪卫军 特约记者赖世春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6日
贫困村成了旅游点
近年来,安远找准扶贫项目建设发展的着力点,强化“造血”功能,把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作为整体脱贫的主渠道,打造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和电商平台,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目前,该县已完成了18个贫困村“脱贫摘帽”任务,2.1万余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低6.7个百分点。
近日,记者来到安远县高云山乡濂丰村,只见猕猴桃种植基地内成片的猕猴桃绿荫如盖,游客的笑声和着缓缓的流水声,奏出了一曲动人的乡村音乐。村民孙常青信心十足地说:“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村成了全县独一无二的猕猴桃旅游村,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濂丰村是安远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扶贫村,也是该县著名的猕猴桃种植村。过去,濂丰村群众最发愁的是,猕猴桃卖不出好价钱。究其原因是该村地处边远,道路颠簸,导致猕猴桃“养在深闺人未识”。去年8月,该县政府补助624万元建设了县城至高云山乡30.6公里道路。依托畅达的道路交通,该乡开发了900多亩生态观光果园,发展了“冬看园、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的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如今的濂丰村游人四季不断,猕猴桃也卖出了每公斤36元的好价格。
孙常青说,发展乡村旅游,这让村民们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去年5月,村里要修8公里的猕猴桃采摘路,村民们二话没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涉及修路的田地都是无偿出让。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9330元。“今年初我加入合作社,在社员们的帮助下,我家的2亩猕猴桃长势喜人,预计收入有3万元。”70岁的贫困户孙启田开心地说。
贫困户成了工薪层
在安远罗霄山脉连片特困区车头镇三排村,一眼望去,果蔬基地大棚鳞次栉比,眼下正是大棚蔬果采摘季节,处处可见农民们忙碌的身影。
在镇政府的牵头下,安远县惠万家瓜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村民将土地租给合作社,并且成为专业合作社的雇工。“我们现在拿工资啦!是工薪阶层了。”60岁村民阳金寿说,他们按专业合作社标准种菜,其他事情不用操心,日子过得很舒坦。
来自县农粮局的技术员郭初桂说,通过指导,三排村许多群众成为技术员,有了一技之长后,部分年轻人还到其他村承包土地种植大棚蔬菜。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车头镇探索产业扶贫的一种积极尝试。该镇以“企业+技术员+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吸纳精准扶贫对象、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困难群体,以提供务工机会、租赁土地等形式帮助其自主脱贫。如今,以惠万家瓜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已成为车头镇产业扶贫的强力引擎,辐射带动全镇近60%的农户。
“借助这种经营模式,我们把村里37名精准扶贫对象吸纳进来,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已经成功脱贫23户。” 驻村干部钟林芳信心满满地说。
种植户成了微电商
塘村乡村民尧章洪种植兰花多年,品质好,可就是卖不上好价钱。去年,通过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学习后,他对产品进行重新包装,兰花售价由原来几元钱一株提高到几十元、上百元一株。
尧章洪所谓的重新包装就是通过“农家书屋+电商”植入文化元素。近年来,该县建立的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让每个电商企业都能享受文化资源的配套服务。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采茶戏之乡、楹联之乡、东江源头、生态之都、客家摇篮等特色文化元素,积极引导电商企业将特色文化元素的创意信息融合到特色产品中,拓宽了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山里的野兰花也卖出了“黄金价”。
和尧章洪一样,安远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搭建农村淘宝、微商等电商平台,将脐橙、猕猴桃、百香果等农特产品远销到国内各大市场。目前,该县乡村发展网店超过1800家,近3万人参与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