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魅力山水绿意浓
——宁都县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6日

    郭柳菲
 
  青山含黛,绿水如蓝。初冬时节,行走宁都城乡,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与苍翠的树木相依,一幢幢漂亮的楼房与葱茏的森林相伴,一个个绿色生态小区与碧水蓝天相融……绿色,已成为宁都的主色调、基底色。近几年,该县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壮美画卷。
 
  造绿,构筑绿色屏障
 
  由宁都县城区驱车往西南行驶约50公里,顺着百转千回的山路,笔者来到宁都县赖村林场。站在山顶望去,远看重峦叠嶂,一碧千里;近看山深林密,郁郁葱葱。
 
  “近3年,我们林场新种了800多亩马尾松,如今木材走俏,每立方米售价达1000元。成材后,那片马尾松林价值3000万元。”刚刚巡山回来的赖村林场场长黄水长说,这大大地提高了林场专业种植队的积极性,周边群众知道后,也自发地加入种树队伍。如今,他每天都会进山转一圈,看着这片山林长势良好绿意浓,心里非常高兴。
 
  为构筑绿色屏障,加快造林绿化,宁都县运用市场化的办法,对造林绿化实行财政补贴、信贷扶持等惠民政策,极大地提升了群众、企业、种植大户等社会主体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同时,宁都县先后投入2亿多元实施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扎实推进梅江国家级湿地公园、黄陂河省级公园建设,为凌云山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大龙山、莲花山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生态。
 
  近年来,宁都县还出台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成立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科学推进,通过实施国家重点林业工程,该县天然林保护区有200多万亩,退耕还林4.7万亩。目前,宁都县森林覆盖率达71%,活立木蓄积量784.8万立方米。
 
  护绿,守住绿色底色
 
  漫步宁都沿江路,可以看到,穿城而过的梅江清澈见底,江面波光粼粼,两岸树木苍翠,让人赏心悦目。
 
  “以前县城的污水直接排到梅江河,污染大,水还有点污浊,现在可是干净多了。”今年70岁的陈福生说起环境的变化,感慨良多。
 
  变化的背后是宁都县对水环境付出的巨大努力。据宁都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通过制定治水方案、开展源头控污,推行“河长制”重点任务,实行“红袖标”限期挂牌整治等方式,开展县内河流一日一巡查,重点整治了梅江、琴江等河流,有效改善了水环境。目前,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梅江、琴江等水质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次级河流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大计。宁都县全力开展环境保护,全力开展以“净水、净空、净土”为主要内容的全域环境整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创新环境保护监管体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守住绿色底色。
 
  陈福生和老伴没事的时候,经常到江边的公园里打打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他开心地说:“如今山清水秀,到处一片绿意盎然,让人心情愉悦。”
 
  富绿,培育绿色产业
 
  2010年宁都县会同乡的谢家坊村,1.8万亩山地中有8900亩为低丘缓坡地,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了成片的果园,脐橙树上结满了饱满的果实。
 
  村民丁秋生指着漫山的脐橙说:“今年脐橙大丰收,且早已按每公斤5.4元的价格订购一空。”
 
  既要保护生态,也要发展经济。据了解,宁都县不但大力发展脐橙和柚子等山地种植,还积极发展生猪、烤烟、茶叶、中药材、蔬菜等山地特色生态农业,目前仅脐橙产业的年产值就超过8.6亿元。
 
  据了解,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宁都县利用山区优势,发展起生态旅游、生态资源加工、特色效益农业,不仅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更加快了全县的扶贫开发速度。
 
  目前,旅游业成了宁都县的重点产业之一。当地政府突出“红色、古色、文化”三大特色,通过旅游产业化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和生态经济建设,该县近年来打造了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千年古村东龙、休闲旅游小布镇等旅游地,人气和旅游综合收入逐年攀升。今年前三季度,该县接待游客量1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9.1亿元。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