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量挖潜求突破
——兴国壮大县域工业经济纪实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4日
|
兴国县主攻工业优化发展环境效能监督室工作人员在企业调查走访。 |
□特约记者张昌祯 文/图
今年以来,兴国县全面推进工业突围,努力做优存量、挖掘潜量、扩张增量,促进县域工业发展规模、质量、效益迈上新台阶。今年前三季度,兴国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5.85亿元,同比增长12.66%;实现利税16.56亿元,同比增长13.33%。
抓服务,实施精准帮扶
“多亏县里的协调帮助,我们才能这么快解决问题,恢复生产。”近日,兴国县闽兴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原来,该县相关部门了解到该公司在生产运输中遇到邻县村民堵路、阻挠作业等难题后,迅速跨县协调,较好地解决了相关问题,使企业恢复生产。
为打好主攻工业攻坚战,兴国县把精准帮扶作为有效途径,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促企业做强做大。该县按照“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建立机制、强化保障”的工作思路,适时出台精准帮扶企业的实施意见,针对企业的不同特点进行精准帮扶,或是解资金之渴,或是解用工之难。目前,该县72家规模以上企业和成长性企业,均有县领导、责任单位和驻企服务队员挂点帮扶。
“每周我们都要对项目的进展、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进行调度。”兴国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规划建设部工作人员吴思伟说。记者了解到,为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吴思伟全心扑在工作上,在妻子入院分娩期间,仍奔忙于该县国土局、城建局、不动产局,为落户企业江西中能广电科技有限公司办理不动产证。该县工作人员优良的工作作风,真情、高效的服务赢得了落户企业的好评。
兴国县小而大食品有限公司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购置新的生产设备,但困于资金短缺。在该县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该公司顺利申请到了500万元“财园信贷通”贷款,解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该县通过举办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签约会,共帮助11家中小微型企业与金融机构签约资金5亿元。该县还通过“政银企”“政电企”对接沟通等模式,助企业降低生产运作成本,并建立企业用工、就业信息平台,为企业招工引才服务。
为让精准扶企工作落到实处,兴国县还建立了督查的常态机制,每季度组织一次专项督查,对帮扶工作落实不力的,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追究问责。截至目前,该县共收集各类涉企问题126条,基本得到较好地解决。
建平台,优化发展空间
初冬时节,在兴国县经济开发区南区,十几台错落分布挖掘机的正挥舞着大“手臂”紧张作业。放眼望去,一条条道路宽阔通畅,运输基建材料的车辆来回穿梭。再过不久,这里将会是该县工业发展的又一核心战场。
为提升园区承载力,兴国县提出“改造老园区,扩张新园区,建设工业新城”的理念,实施调区扩区,将原有的兴国经济开发区扩大至557.79公顷,破解新引进项目的用地难题。
在园区建设中,兴国县修订完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加快园区道路、通信、供水、供电、供气、污染集控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与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着力提升园区的要素集约能力、产业集聚能力和项目承载能力。
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兴国县还建立服务企业精准帮扶APP平台、主攻工业工作QQ群和工业政策微信平台等,该县主攻工业领导小组成员及责任单位之间的工作衔接更加紧密,挂点领导、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及驻企服务队员、所帮扶企业实现信息互联互通。通过信息互动平台,该县企业负责人可实时反映困难和问题,挂点县领导、挂点责任单位通过平台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跟进企业问题处理进展。
重创新,提升产业实力
近日,在兴国县江西广蓝传动有限公司占地1万平方米的大车间里,一台台崭新的设备整齐排列等待安装。今年,该公司投资1.8亿元,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建设,现已到设备86台,完成安装40台,其中3个智能生产单元正在设备制造厂家进行调试。
近年来,兴国县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科研创新,安排工业企业技改投资项目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鼓励引导企业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的项目增加投资、扩大规模。今年,江西广蓝传动有限公司启动了新能源汽车变速器操纵系统智能化和数字化生产线建设,引进数控设备100多台(套),全面完成数字化层面技改,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式发展打好基础。
在科研创新方面,兴国县鼓励并支持企业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该县鼓励企业完善研发和试验设备条件,通过财政贴息、奖励补助等办法,加大对企业科技研发载体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国泰特种化工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江西广蓝、百丈泉食品申报省级技术研究中心,其中,江西广蓝顺利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