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改革风劲正扬帆
——我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走笔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刘珊伊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1日

  鸡蛋由内打破是生命。
 
  赣州作为三面环山的内陆城市,打破自然、历史等因素的束缚,方能破茧成蝶。改革也因此成为赣州激发内生动力、加快振兴发展的不变主题。
 
  建成全国首个内陆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区、全国首创“险资支农支小”模式首期5000万元成功投放、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一场场深刻的变革正在赣南大地稳步推进。随着一批批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赣州的改革在“全面”与“深化”的过程中激发出新的能量,让960万老区人民共享与日俱增的改革红利。
 
  先行先试 增强发展驱动力
 
  作为中国首个进境木材内陆直通口岸,赣州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区于今年5月28日发出首趟家具专列,这开辟了赣南老区“买全球木材、卖全球家具”的无阻碍通道,推动赣州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这是赣州又一次站在开放发展的前沿。近年来,乘着《若干意见》的东风,依托对口支援优势,赣州共承担各级部署的改革试点92项,其中,国家级53项、省级19项、市级8项、县级12项。赣州借此着力打造改革创新试验区,取得了一批批试验成果。
 
  赣州构筑了一批重大平台。建成全国首个内陆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区,家具专列开通每年可降低家具进出口企业成本40亿元以上;全省首个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赣州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赣州获批成为全国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
 
  赣州破解了一批要素瓶颈。获批设立300亿元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全市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超1200亿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三项试点”成效显著,争取上级下达我市挂钩周转指标5.74万亩;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有序推进,在与国家部委双向挂职的基础上,今年新增与省级金融机构开展干部双向挂职。
 
  赣州探索了一批改革经验。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颁发了全国第一本林权类不动产权证和全省第一本房屋不动产权证;“救急难”综合试点全面铺开。
 
  简政放权  激发市场新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积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中,我市坚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作为简政放权的“先手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头炮”。
 
  日前,个体工商户赖雯领到工商部门发出的证件和代码后,迅速完成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个证件的办理:“原来办个证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三证合一,一站搞定,简便多了。”据悉,我市大力实行权力“减法”,做实服务“加法”,目前市本级保留审批项目为全省各设区市最少。审批平均办结时限压缩至6.05个工作日,压缩58.7%,其中75%的办结时限在5个工作日以内。
 
  前不久,正筹备在“新三板”挂牌的江西康意服装有限公司遇到资金困难,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3天之内就为企业筹集了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900万元。在“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中,赣州市结合全面落实省80条惠企政策,增加体现赣州特色的政策措施,精心定制了惠企“90条”,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减负58.19亿元。
 
  为激发市场活力,赣州多项经济改革齐头并进:建立抽贷定期报告等四项监管制度,设立倒贷资金13.8亿元,累计为559家企业发放过桥贷款35亿元;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新三板”挂牌企业24家,总数列全省第二。
 
  市场活力迸发,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赣州通过引进和推广“创客咖啡”、创新工场、梦想小镇、特色小镇等新型孵化模式,创办了软件产业孵化园、宋城壹号文创园等一批“双创”基地和众创空间,建成龙南虔心小镇、大余丫山等一批特色小镇。1月至7月,全市新增企业10120户,注册资本497.36亿元,同比增加28.70%、78.84%。
 
  农村改革  推进精准扶贫
 
  赣州属典型的山区,大多数贫困人口在农村。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助推精准扶贫,是促进全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实现赣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路径。
 
  “土地也能抵押贷款,扩大经营的路子又多了一条。”近日,赣县江口镇旱塘村荷花塘农庄老板刘大康高兴地说,他不仅将自有的8亩多土地拿来抵押贷款,还流转了周围农户土地,共贷款60万元用于开发农庄特色休闲项目。
 
  据悉,我国去年启动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我市信丰县、赣县被列入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县,会昌县被列入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县。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沉睡资产变成“活资本”,为农民创业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市“两权”抵押贷款余额2亿多元。
 
  系列改革让农村发展势头持续增强,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全市各地大力扶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523个,年销售收入达81.56亿元。
 
  此外,赣州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争取中农批公司投资8亿元在安远县建设中国供销·赣南脐橙交易中心。投资20亿元在章贡区水西镇建设现代化、综合性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
 
  改善民生  群众享改革成果
 
  在棚户区改造之前,羊婆巷就像是赣州市中心城区的“贫民窟”,与日益发展的城市节奏格格不入。市民吴女士是羊婆巷周边棚改地块的征地拆迁户,领到拆迁补贴时她说:“有了每平方米7000元左右的征地拆迁款,我可以在市中心城区买一套新房子了。”近年来,赣州创新工作理念,大力推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坚持让利于民。
 
  改革发展大潮涌动,民生脉搏愈发激昂。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赣州坚持民生优先,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医疗、教育、社区治理、社会保障等问题入手,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打出改革“组合拳”攻坚克难,着力改善民生,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针对脱贫攻坚,赣州创新精准帮扶机制,筹集设立10亿元“产业扶贫信贷通”风险缓释金,撬动80亿元银行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还在全国首创实行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商业补充保险,费用报销比例在90%以上。
 
  教育综合改革方面。赣州新增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实施“强校带弱校”“名校+分校”“名校托新校”等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推动全市185所优质学校与254所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
 
  医疗体制改革方面。赣州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被列为国家贫困地区卫生计生人才综合培养试点市,创造性开展分级诊疗示范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示范。在全国率先实行乡镇卫生院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
 
  养老服务业改革方面。赣州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创新医养结合新模式、推进社区居家养老PPP模式,将60个养老项目、18个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项目列为2016年市40件民生实事。
 
  改革再扬帆,振兴发展在路上。密集出台的各项政策,聚焦重点领域、扭住民生难点、切准发展脉搏,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激发出磅礴的发展动力,共同铸就赣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篇章。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