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赣州热点>> 正文内容

康庄大道快步行
——我市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笔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魏伟 记者曾艳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0日

  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突出打好六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就业稳定了,生活保障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业了,离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越来越近……近年来,赣州人民真切感受到了身边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中秋刚过,兴国县杰村乡含田村,一个个现代化大棚折射出丰收的喜悦。“大棚里全是蔬菜,仅这一个项目就带动周边100多名农民就业。”村党支部书记刘和兄告诉记者。
 
  含田村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10户396人。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含田村推行“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油茶、蔬菜、白莲、光伏等扶贫产业,输血与造血并举,组合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含田村是我市开展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出台实施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发展规划、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和17个行业部门支持精准扶贫的子方案,形成“1+1+17”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
 
  同时,实行市、县两级单位与932个贫困村,市、县、乡三级干部与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建立了市、县、乡、村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平台。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兜底保障扶贫等,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为让精准扶贫有资金保障,我市在全省首创“产业扶贫信贷通”贴息贷款,财政挤出10亿元,撬动银行信贷资金80亿元用于产业扶贫。至目前,全市贫困人口由“十一五”末的215.46万人减少到70.24万人,减少三分之二,贫困发生率由29.9%下降到9.3%,下降20.6个百分点。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不久前,章贡区165户棚改户提前签订房屋征收协议。米汁巷30号的丁家深老人就是其中一个,“终于盼到这一天了,不久后就可以住进新房了,我心里真是高兴。”丁家深对过往的蜗居生活感慨万千。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2015年起,我市决定用3年时间集中改造城市棚户区。为加快棚改进度,我市鼓励货币化安置,按照高于同城商品房均价的标准征收棚户房,最大限度让利于民。2015年有4431户棚改户通过货币化安置搬进了新居,市中心城区货币化安置比例超过90%。农村保障房建设大力推进,贫困户中的无房户和危房户在年底可实现拎包入住。老百姓“忧居”变“优居”,“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我市坚持共享发展,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民生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连续四年超过55%。近年来,全市共建设保障性住房18.96万套,69.5万户、近300万农民告别透风漏雨的危旧土坯房,296.71万农村人口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7万公里。全市完成农村电网低电压治理53.99万户,解决了7.6万户山区群众用电问题和18.65万户农民看电视难问题。一系列民生举措的实施,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既是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为此,我市始终坚持把民生保障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全市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年均保持在97%以上;每千人口拥有病床位数3.8张,比“十一五”增长73.51%;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6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张。
 
  赣州一步一个脚印,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康庄大道上奋勇前行。
 
  经济发展稳中快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打好六大攻坚战,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实现“双提升”。
 
  4月28日,全市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和签约在赣州经开区新能源汽车科技城举行,118个项目集中开工,为我市进一步提升工业发展后劲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我市各地始终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主攻工业的重要发力点,在谋划大项目、引新引大引强和加快项目进度上下工夫、动真格、出实招,有力推动了工业发展。”市工信委副调研员林小兵表示。
 
  我市大力实施“主攻工业、三年翻番”推进计划,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扩投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88家,稀土钨、家具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3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400亿元,占工业比重达13%。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17.4∶47.2∶35.4调整为“十二五”末的15∶44.1∶40.9。
 
  坚持以创新引领产业升级。近年来,全市获批3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青峰药业新设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鑫磊稀土新设立院士工作站,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列全省第二,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24.45亿元,增长9.4%,增速居全省第一;实现财政总收入199.63亿元,增长10.1%。今年1月至7月,全市工业固投增速31.1%,高于全社会固投增速13.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工业固投增速17.4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一位。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