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围绕项目干 部门围绕项目转 干部围绕项目忙 资金围绕项目投
我市抓项目扩投资全力推进六大攻坚战
本报讯 (亓伟扬 记者温居林)领导围绕项目干、部门围绕项目转、干部围绕项目忙、资金围绕项目投……今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全力推进六大攻坚战。1月至7月,全市5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1537个,同比增长6.4%;213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开工195个,开工率为91.5%。全市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前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2%、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1%,三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市委四届七次全会作出“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突出打好六大攻坚战”重大决策部署后,全市上下着眼“跳起来摘到桃子”,全力以赴抓好“筑巢引凤”、抓实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蛋糕”。
围绕“十三五”规划,市发改委狠抓项目储备,科学制定了“十三五”重大项目计划,共汇总了八大专项、122个工程包、1442个重大项目(含打捆项目),总投资2.58万亿元。
全市迅速形成以项目建设牵引六大攻坚战整体推进的良好势头。市六大攻坚战各领导小组都围绕产业规划、首位产业、补齐短板、民生改善等方面来策划包装项目。以主攻工业为例,我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站在行业最高端最前沿来谋划工业攻坚项目,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科技城、中国稀金谷、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青峰药谷、南康现代家居城等十大项目。目前,市本级对每个攻坚战都制定了五年规划、三年推进计划和2016年工作要点,已梳理形成重大项目(包)60个,总投资4852.73亿元;各县(市、区)共梳理形成六大攻坚战项目1195个,总投资6595.1亿元。
北上南下,抓项目、引项目、争项目,成为赣州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与共为。
一方面,主动“北上”,密集赴国家部委和省有关厅局,争取相关政策和项目扶持,特别是争取一批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跻身国家“笼子”。今年以来,南昌至赣州、赣州至深圳、赣州至长沙高铁等7个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赣州至深圳高铁、兴国至泉州铁路等4个项目列入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在平台建设上,赣州获批创建全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国家级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南康家具产业基地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南方稀土企业集团通过验收并正式运营等。
另一方面,积极“南下”,赴外招商,宣传赣州、推介项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走出去寻求合作,请进来参与发展,在全市上下凝聚起“人人抓项目、事事为项目”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今年深圳文博会期间,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率团招商,一举签下总投资约76.5亿元的5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今年赣港会期间,我市签约外资项目个数、签约总额均占全省1/5左右。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开展“百日招商大会战”活动,实施“赣商回归、赣人兴赣”等工程。仅上半年,全市就达成投资意向项目562个、投资总额1469.657亿元,在谈跟踪和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项目466个、投资总额5901亿元,其中引进赣商返乡创业合同项目44个、合同资金152.59亿元。今年4月和5月,主攻工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精准扶贫等攻坚战数百个重大项目先后集中开工,全市六大攻坚战项目建设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推动项目落地,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至关重要。为此,我市创新推行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及“弹性土地出让年限”等供地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计划三年建成1000万平方米,其中今年预计可建成417万平方米;建立完善政、银、保、企四位一体的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1月至7月全市与各金融机构签约1675.57亿元。
围绕打好六大攻坚战,我市探索建立了“六个一”工作机制,每个攻坚战由一位市委常委牵头,并编制一个规划、制订一个目标、组织一个班子、建立一套工作协调机制、实施一套考核办法,逐项压实责任。县一级也参照市里做法,强力推进六大攻坚战。与此同步,创新完善调度、监督和考核的机制,提高项目建设实效,形成“项目为零、实绩为零”的鲜明考核导向。除了月月、季季有调度外,还运用互联网、微信、项目推进APP平台和视频监测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全过程跟踪调度管理模式。
每一个重大项目的落地,都是发展环境、干部作风的试金石。为了让项目尽快落地、实现双赢,我市最大限度让利企业,最大诚意帮助企业,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力以赴把赣州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审批程序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到目前,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已精简到122项,年内争取精简到100项以内,平均办结时限已缩短到6.05个工作日,年内争取缩短到5个工作日。同时,在赣州、龙南、瑞金经开区和赣州高新区4个国家级平台设立了企业服务综合受理中心,“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优质、快速、简捷的审批服务,加快项目落地。
自“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市积极作为,建立市县两级领导挂点帮扶企业全覆盖机制和全市企业精准帮扶手机APP平台,想方设法为企业松绑让利,减轻企业负担,提振企业投资信心。目前,已累计解决涉企问题1013个,解决率达96.75%,实际为企业减负30.88亿元。“成本降下来,企业可盈利、有活力,经济才能有持久的发展动力。”赣州经开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在赣州青年创业园,入驻企业除了享受免房租、水电费和低成本仓储服务外,还可申请园区合作金融机构提供的1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低息贷款,优惠的政策短时间内就吸引了268名创业者报名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