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创能量” 提升竞争力
我市以科技创新驱动工业转型发展走笔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2日
 |
赣州润泰药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操作玻璃反应釜制造抗病毒原料药。(资料图片) 记者郭芷汇 摄
|
|
□刘雅琼 彭文芳 记者李华
科技创新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一个区域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科技入园入企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支持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重点支持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企业转型壮大的同时,我市大力推进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不断激活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创能量”,提升企业、产业、区域核心竞争力。
近日,记者走进我市部分园区、企业,感受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如何在我市各个工业发展阵地上酝酿、生发……
科研促企业向产业高端进军
位于龙南县的龙钇重稀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依托雄厚科研实力推动产品创新,该公司生产的钇基稀土复合球化剂,占据了国内大断面球墨铸铁专业市场80%以上的份额,完全替代了进口产品,每年可为我国钢铁产业带来数百亿元的效益,专利技术正为该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市场红利。
将视角转向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这家集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投入超亿元用于科技研发。目前,该公司已申请国家专利130余项,在赣州、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昆明和美国建有6个研究中心,成功创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该公司“穿心莲内酯磺化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专利项目荣获第二届江西省专利奖,该项目实施5年来缴纳税款2.6亿元,是10个获奖专利项目中缴纳税款最多的项目。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走创新发展之路已成为我市众多企业的共识,如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助推我市企业加快向产业高端进军?记者了解到,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市制定出台了《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实施意见》《科技兴园兴企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扎实开展知识产权入园强企工作。
为加大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我市在全省率先设立市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科技奖项目奖金额度提高至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6万元、三等奖2万元。上一年度,我市专利申请量5731件,同比增长56.9%,授权量4354件,同比增长101.2%,章贡区、南康区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件,成为全省四个专利申请量过千件的县(市、区)。此外,我市大力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加强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培育壮大了一批技术创新的领军企业。目前,我市有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7个。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爬坡过坎
近日,在南康区家具产业园汇明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使用高科技电子纵横开料锯、高科技双面贴纸机、封边机、排钻等设备对木材进行加工。该公司总务部主任曾瑞福介绍说,新设备的引进不仅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也为公司科技创新增添动力。目前,该公司积极发展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与绿色环保相结合的阳光产业项目——人造板项目,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对南康当地家具厂的木屑、刨花等废弃材料进行综合利用,且专门从德国引进一条废旧木料循环利用生产线,对废旧家具、废旧模板等进行回收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增加产品附加值,预计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出口额8000万美元。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科技创新不但推动着南康家具企业加快发展,还为整个家具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活力。为推动家具产业整体升级,南康区积极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力促产学研合作,如加快推进家具研究院、烘干中心、喷涂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家具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针对当下南康家具产业发展面临的产业集聚效应不足、原创性设计缺乏、高层次专业性人才紧缺等问题,市级层面也出台了《关于支持南康家具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整合资金、平台等相关要素,推动南康家具产业创新发展,力争把南康家具产业打造成全市主攻工业的特色产业和示范样板。
近年来,为满足企业需求、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我市成功举办“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在线科技成果对接现场会”,为全省历届对接会规模最大、对接成果最多的一届;成功举办“百家院校科技成果走基层”赣州站活动,在技术、项目、资金、孵化等方面探索与国内著名高校院所合作的新模式;扎实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实施专家精准帮扶企业活动,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以问题为导向,征集企业技术需求200多个,邀请中科院、中南大学、北京有色总院、厦门钨业等知名高校院所专家为我市企业、产业把脉问诊,开展对接洽谈,一批科企联姻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平台支撑起更广阔的发展蓝天
在科技创新的路上,靠企业单打独斗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解决企业创新发展进程中的难题,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为扶持企业科研创新,近年来,我市各类科研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完善,成功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和基地,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峰药业“创新天然药物与中药注射剂重点实验室”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赣州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新认定省级优势创新团队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此外,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章源钨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的建设扎实推进。这一系列创新平台与基地的创建,既为我市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也激励着我市企业深挖自身“创能量”。
赣州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园区内钨和稀土深加工、生物食品、装备制造类企业紧抓园区升级契机,加大科研投入,加快转型发展,一股创新发展的浪潮在园区内扩散开来。赣州腾远钴业有限公司就是园区企业之一,该公司负责人吴向阳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硫酸钴、氯化钴废渣,若填埋处理的话不但成本高且不环保,为使生产废渣变废为宝,实现企业的绿色循环发展,公司投入50万元科研经费,与江西建筑材料设计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共同研发出利用钴湿法冶炼浸出废渣制备混凝土砌块技术,将废渣作为原料生产出气块砖,既节省了填埋成本,又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绿色环保与企业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