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后新三板呼唤明星更呼唤配套政策 (图片来源:中国新三板)
中国网财经6月2日讯(记者郑岚予 实习生胡雨)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在5月27日下午盼来了新三板分层方案的落地,消息一出,大家奔走相告,“分层落地”一时成为众人讨论的焦点。虽然股转还未公布最终入选创新层的企业名单,但是大家左手抱着自家的报表,右手拿着股转的文件,两下一对比,是留在基础层还是能上创新层,心中多半都有了数。
分层之后,即将成为第一批进入创新层的企业会作何感想,而仍会留在基础层的企业又有什么感慨?近日,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了几家“准创新层”和基础层的负责人,倾听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来揭示分层之后,新三板企业“几家欢喜几家愁”。
进入创新层“更多的是压力”
“进入创新层,实际上就是开始了万里长征第一步。”当被问及可能成为第一批入选创新层的企业时,维珍创意的总经理高利军这样回答中国网财经记者。
根据上周五股转系统推出的分层管理办法,维珍创意是二十多家同时满足三项标准的企业之一,但是在交谈中,高利军更多感受到的是未来可能面临的压力。
在他看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新三板未来的筹备和发展会很好,那些后来进入的企业资质也会越来越好,而这就会给他们这些已经挂牌的企业带来很大压力。“这种情况其实就是逼着我们与市场产生一定的互动,除了做好自己的事,一定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让企业发展地更快一点、更强一点、更大一点,否则一旦从创新层掉下来,说难听点,不是粉身碎骨,也是魂飞魄散。”
除了压力之外,高利军也坦言,公司会根据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相应调整发展计划。但是现阶段,公司还是要以做好自身业务为主。
无独有偶,金润科技的董事长杨健也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进入创新层对公司整个经营计划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投资人进行筛选的成本更低,更容易关注到优秀的企业罢了。
“但是我觉得企业不能说进了创新层或者留在基础层,就在业务方面进行转型,创新层只是对交易而言的,不是对业务形态而言的。”他也同样认为,现在企业能做的只能是把业绩和主营业务做好,“然后等风来呗。”
熊猫乳业的董秘徐笑宇表示,当下企业应该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业务,没有必要硬性地去匹配创新层的一些标准。“企业自身做好了,进入创新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把分层比作考试,认为有些企业确实会有发挥不好的时候,但是只要有信心把自己做好,把业绩做好,进入创新层是迟早的事。
虽然没能进创新层,但是信维科技董事长刘云龙同样认为,企业不能太短视,为了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要有个中长期目标,“企业太短视的一些措施,可能会损伤内力,最终导致得不偿失。还是把主营业务做好,把基本面做好,机会永远会有的。”在他看来,创新层固然会吸引更多眼球,但是基础层里的优秀企业,对有眼光的投资者而言,也许是更加不错的投资机会。
急切呼唤相关配套政策
本次分层方案只是详细列出了划分层级的标准,以后创新层会有哪些具体的配套政策和红利,并没有提及。但是当被问及企业有哪些期待时,几位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谈到了希望能降低门槛,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新三板市场。
“大家发现新三板的问题,其实说到底,还是参与者太少了,公司太多了。”杨健这样评价当前的新三板市场。在他看来,现在新三板就像是一个农贸市场,摊位挺多,监管也好,就是顾客太少。“你只要不降门槛,没有足够多的交易对手进来,分个层有啥用?就只是贴个标签,必须有后续政策。”
而在问及具体内容时,他透露第一要允许公募入场,第二要适当降低投资者门槛。“其实就是投资人的数量足够多,有赚钱效应,能提前退出就可以了。”
虽然去年11月证监会发布的文件中提到了未来将引导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然而本次分层文件中却并未提及相关事宜,出台的《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倒是对私募机构的挂牌标准新增了八个条件。在采访中其他几位负责人也都谈到了私募,希望能够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私募机构。
“估计进到创新层以后,对于创新层的制度性差异安排一定要有,可以更多地把私募放进来,允许其参与做市,因为私募肯定是最了解企业的嘛。”高利军发现在去年6月份的股灾中,就算公司被严重低估,都会有私募“慧眼识英才”,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件好事,所以他认为股转这次在政策上允许私募引进来,挺好。
不过他也表示,要到股转打扫完门户,做好了监管以后,再进行安排。“我们相信股转系统是顶层设计,必定会本着促进中小创企业发展的基础惠及三板公司。”
不仅仅是创新层,基础层也希望能够降低新三板准入门槛,引入更多私募的加入。“降低投资门槛肯定是企业共同的呼声嘛,因为现在500万的确太高了,今年到年底(新三板)企业就上万,整个投资者才20万,这个比例是严重失调的。”刘云龙表示。
和高利军一样,他也认为降低门槛的同时,要充分教育投资者,积极学习政策,不触及监管红线。
徐笑宇认为,还应该引入竞价交易。“如果引入竞价交易,投资者门槛降低的话,那跟主板就没什么区别了。”在他看来,未来三板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会有很高的一个地位,如果相关的一些政策能够符合公司的对应要求,那会吸引更多企业留在新三板继续发展,而不是寻求转板或者IPO。
新三板需要几颗璀璨的明星
虽然本次分层只是将新三板简单划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但是坊间认为将来还会在目前的基础上进行再分,将创新层企业中精英企业划归到“优选层”。对于这个说法,记者也在交谈中了解到了几位受访者的想法。
“我觉得挺好啊。’优选层’最好是出一些更好的政策。其实新三板不用说你把几千家都搞好,一二百家搞好了,榜样力量出来了,大家自然都有盼头了。”杨健认为”优选层”出来以后,对于那些创新层和基础层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很好地激励作用。
但是他也表示,合规是一切的前提。“我觉得任何公司在合规的情况之下,都会把自己的业务做成更符合“优选层”的条件,但是如果不合规的话,你坐上去,没几年就下来了。“
关于“优选层”的说法,徐笑宇的态度也很积极。“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话,我们也非常开心。”他认为要进入“优选层”,至少有两条标准,一是公司营业水平要好,二是治理水平要高。同时他推测,虽然没有出台具体标准,但是“优选层”企业的数量肯定要更少,“我觉得如果是精英层,在5%左右的话,那我们就更有劲头去准备一下了。”
高利军推测,如果以后市场是三层的话,那么“优选层”就是第一层,标准肯定要比创新层要高。“股权分散,交易换手率肯定都要有指标,年平均利润和市值肯定也会比现在标准要高,做市商数量也会要求更多。”
他表示虽然目前股转还没推出有关“优选层”的标准,但是公司进入创新层以后,目标会更长远,朝着未来可能出现的“优选层”迈进。”在进入创新层的第一天,就要时刻准备着,争取在股转系统再推出优选层的时候,还能第一批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