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萧森 特约记者谢慧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5日
赢家时装(赣州)有限公司是一家招商引资企业,标准化的厂房,人性化的管理,超市、医疗、幼儿教育、电影院等一应俱全。
“公司有1700多员工,93%以上是本地人,而且多数是从外地返乡就业。70%员工吃住在工厂,公司为300对夫妻提供夫妻房。”公司主管石昌坤介绍,于都县将136亩商住用地改为工业用地,企业正是看好这里的发展环境,承诺并兑现2014年投产当年实现2000万元税收。
按照促进协调发展要求,园区企业吸纳大量返乡人员就业。方九长从东莞回来,在赢家时装工作了两个月,上月收入4000多元。方九长对记者说:“工资不比广东低,又能照顾上学的孩子,挺好的。”
园区服装企业的市场品牌价值极高,曾出现商家进购服装找县委书记打折的传言。为此,记者从蓝捷口中得到证实。当记者对这品牌价值有些疑惑时,蓝捷告知:“是改革创新、协调发展发挥的作用,使工业园区产生巨大的吸附力,企业的巨大品牌效应就形成了。”
当地干部说:“现在于都发展工业项目真‘不差钱’,这是改革创新产生的巨大成效。”原来,于都通过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优化重组,打造科学融资平台,有力解决了项目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目前园区有208家企业。今年1月至3月,引进企业35家。”于都工业园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赖晓强介绍,去年以来,进驻园区企业数每月都在递增,且企业由资源型向精深加工、特色产业转变,规模由中小企业向大企业大集团转变,形成了“一群三主五新”产业发展格局。
改革创新,协调发展,实现了园区、企业和群众“三赢”的目标:园区建好了,企业发展了,群众也享受到了就业与生活的便利。
普惠民生为本,共享发展成果
走进岭背镇2000户安置小区,仿佛走进了城市的别墅区——统一规划的联排别墅、完善的基础设施、花园般的环境,让人耳目一新。
于都县结合移民扶贫、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等,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小区,同时配套教育医疗、居家养老、文化休闲、商贸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功能。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幼儿园、文体广场、电商服务店,给示范区居民带来便利。
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成为于都县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在示范区建设中,于都县把六大攻坚战融入其中,让精准扶贫、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等相辅相成、协同推进、成效倍增。
岭背镇党委书记管伟平介绍,示范区建设重点在“两区一带”:功能服务区、现代农业核心区、现代农业产业带。实现城镇框架拉开、基础设施完善、基本服务功能完善,帮助异地搬迁农民解决居住、就业、就医、就学等民生实事,突出现代产业在精准扶贫和发展乡村经济中的引擎作用,加快形成轻纺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三产联动的发展新格局。
于都县对弹棉花等传统产业发展做好规划,注册了“于都棉被”品牌,实行“标准、品牌、管理、销售”四统一模式,让当地创业者从中分享到利好政策。
“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比在外地赚钱要更如意。”朱福发过去在东莞弹棉花赚钱,镇里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他便决定留在家里发展产业。
同样,谢普兴则在社区服务中心开办电商店,帮助群众网上销售棉被等传统产品和农产品。谢普兴说:“每月棉被单品销售额2万多元,让于都棉被走向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与此同时,一座占地2000余亩的现代农业产业、休闲观光示范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岭背镇党委宣传委员肖旭介绍,示范园以油茶、瓜果蔬菜、花卉苗木等优势产业为主,先后引进宝丰生态农业、鑫盛现代农业等8家农业开发龙头企业,打造建设了一大批规模化现代农业项目,在金溪至太阴山形成了十里现代农业产业带,打造休闲体验观光农业一条街,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当地群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