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张惠婷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07日
《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日前发布。规划《纲要》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五年规划,对赣州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编制过程如何?有哪些亮点和看点值得大家关注?4月5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请其对规划《纲要》进行解读。
群策群力绘蓝图
“规划《纲要》的形成过程,是全市上下解放思想、群策群力的过程。”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规划《纲要》共有15章59节、5.7万字正文、16个专栏、14个图表,全景式勾画了赣州“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蓝图。
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有序展开,于去年初启动编制,去年6月底形成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同步开展规划《建议》起草和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去年8月底形成规划《纲要》初稿。
去年12月,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规划《建议》后,根据全会有关要求,市发改委进一步对规划《纲要》进行修改完善。今年2月27日,规划《纲要》经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表决通过。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炳军高度重视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亲自拟定涉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10个重大研究课题,多次赴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对接争取支持,亲自主持各有关方面征求意见座谈会,并特别指示要做好规划《纲要》与规划《建议》的衔接。”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说。
编制工作集中开展了不同层次的调研。邀请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领导同志到我市实地调研并召开规划对接会,提出指导意见、给予答复支持;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队深入调研,摸清家底、明确思路;针对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导向性的重大问题,组织相关市直单位开展研究,并以公开招标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研究。
同时,坚持开门纳谏,多渠道广开言路。通过市内主流媒体开展公众建言活动,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广泛征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及社会各界意见,书面征求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意见。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国家农业部、林业局等部委领导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
“通过不断地再讨论、再修改、再衔接,规划《纲要》脉络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密,措施更加切实,准确反映了人民意愿和社会期盼,凝聚了全社会推动赣州振兴发展的共识。”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说。
科学谋篇巧布局
无论是从宏观历史方位,还是从赣州现实市情观察,“十三五”处于特定发展阶段。如何在布局上、举措上、指标上进行细化,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是规划《纲要》必须准确把握的命题。
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规划《纲要》在编制中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既符合上级要求,又突出赣州特色;既全面部署,又突出重点,重点从3个方面牢固把握。
——全面贯彻上级精神,对“十三五”规划进行谋篇布局。
规划《纲要》通篇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十六字”方针,结合赣州实际,对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科学规划设计。特别是把推进《若干意见》实施、加快振兴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经济任务进行了明确和强调。
——紧扣同步小康总体要求,确定“十三五”规划的奋斗目标。
目前,赣州小康实现程度与全国、全省还有较大差距,同时还面临着大量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双重压力,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规划《纲要》把这一总体要求体现到各方面,明确了未来5年赣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及各个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提出“实力提升、质量优化、生态宜居、人民富裕、社会和谐”5大类40项指标,其中涉及民生福祉和生态文明的指标占65%。
——突出问题导向,明确“十三五”规划的路径举措。
“十二五”时期,赣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欠发达、后发展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针对我市“十三五”期间突出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规划《纲要》落实“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的实践路径和突出打好六大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并将其作为指导思想贯穿于各个章节,明确了具体的实施项目和政策举措,全力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瓶颈。
把握重点方向明
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规划《纲要》的框架内容。第一章阐述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第二章至第十四章是五大发展理念和六大攻坚战战略的具体和细化,分别论述了全力主攻工业、打赢脱贫攻坚战、构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筑完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十三个方面任务;第十五章的主题则为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全力主攻工业。
提出实施工业“强脊”工程、推动工业聚集发展、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等。
——打赢脱贫攻坚战。
提出开展形式多样的精准帮扶、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等。
——构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
提出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等。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提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提升农业支撑保障能力等。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推进旅游大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等。
——构筑完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提出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能源保障水平、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着力建设智慧赣州等。
创新思路亮点多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说,规划《纲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好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围绕诸多领域加以谋划,集中展现了引人关注的亮点和看点。
——深化一系列战略定位。
在继续落实《若干意见》提出的五大战略定位外,对我市发展战略定位进行深化和拓展,提升我市在全省、全国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如围绕对接融入国家、省战略,提出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腹地;围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成最具潜力、支撑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
——充实一系列重大平台。
结合赣州特色和优势,以重大平台作为重点工作的抓手。如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提出建设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围绕做强稀土钨新材料及应用产业,提出建设中国赣州“稀金谷”等。
——提出“一核两区”生产力布局。
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市区域发展格局。“一核”即依托章贡区、赣州经开区、南康区、赣县为主的中心城区,“两区”即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和“三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
——提出一系列创新试点。
踩准国家最新政策鼓点,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重大科技专项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围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推进绿色发展,探索“生态+”发展模式,加快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围绕打造改革先行区,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金融改革试验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集体林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等。
——提出一大包工程项目。
发挥重大工程项目在规划实施中的核心作用,提出7大块144个工程包,以专栏形式予以体现。如基础设施方面,“十三五”期间将建成昌赣深客运专线、吉永泉铁路,完成黄金机场改扩建、上犹江引水工程,新建瑞金支线机场,加快建设兴赣、宁定等高速公路,实施中心城区快速公交系统以及一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等。
一系列新部署、新思路,彰显的是市委、市政府总揽全局的宽广视野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新思路带来新作为,赣州人民期待的“十三五”蓝图正在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