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动力 共促振兴
——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综述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张惠婷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5日
一个个龙头产业蓬勃发展,一栋栋援建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投资公路盘山旋绕,一位位迁居移民喜笑颜开……在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的对口支援下,赣南处处可见化茧成蝶的巨变。
2012年6月28日,被赣南儿女视为“政策大礼包”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39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迅速响应,纷纷出台对口支援赣南的优惠政策,并派出首批39名年轻干部到赣南开展挂职帮扶。
国策良方,恩泽赣南。中南海的心,红土地的情,谱写出一曲共促振兴的激越交响。
带着对赣南老区的感情与责任,从共和国的部长到普通挂职干部,千里迢迢来到赣南,深入城镇乡村、矿山果园、企业学校,围绕《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源源不断送来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和信息。赣州也派出60名干部到各个部委挂职锻炼。干部双向挂职,架起从首都北京到赣南老区的连心桥,开启了对口支援赣南老区的“直通车”。
对口支援,催生了一项项支持赣南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将《若干意见》细化为一个个重大规划、方案、行动计划,集中优势资源、集中力量攻坚,全方位对接渴求发展的赣南。目前,国家层面支持赣南的政策文件达106个,全面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基本到位。
对口支援,催生了赣南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三年多来,根据《若干意见》赋予的先行先试权,赣州争取了35项国家层面批复的试点示范事项,同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拥有国家级平台最多的设区市之一。龙南、瑞金经开区和赣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园区,赣州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赣州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和定南公路口岸作业区建成运营……每一个平台顺利获批设立,都离不开对口支援单位的鼎力推动。
对口支援,催生了一个个重点项目。结合赣南发展需求,对口支援单位密集推动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和重大产业建设项目落地。赣州各受援地也主动对接,找准与对口支援单位职能优势的结合点,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寻全高速全线贯通,赣州又新增了一条出省高速通道,而对安远群众来说,那可是几十年的期盼。此前,安远是全省唯一一个不通铁路、不通高速、不通国道的“三不通”山区县。为此,对口支援安远的交通运输部全力支持该县交通项目建设,改善城乡群众的出行条件。除了高速公路之外,安远近两年的公路投资大概在8.5亿元,相当于该县之前30年公路投资总和的1.2倍。
对口支援,把党的关怀转化为赣南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群众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等一批民生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在中宣部的对口支援下,寻乌县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按照“公共文化+电子商务”的发展思路,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积极推进“农家书屋+电商”建设工程,引导群众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目前已建成首批“赶街”文化服务站23个。了解到这种新的销售方式,不少村民把自家种的脐橙、蜜桔等农产品拿到服务站进行代销售,来农家书屋看书充电的村民也多了起来。
如山的重任,似海的情怀,在对口支援单位的倾心竭力帮助下,赣南振兴发展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若干意见》提出的中期目标基本实现。960万赣南老表正在“国家动力”的激励下,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合力打好六大攻坚战,向着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感恩奋进、筑梦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