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业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6日
文/中国银行业协会 普华永道
近期,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普华永道联合发布了《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以下简称“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以电子问卷和现场访谈的形式,对中国116家银行和1328位银行家进行了调查,银行家对2015年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业务布局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银行家看宏观大势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处于经济和金融一线的银行家对经济增长亦有新的认识。对未来三年中国GDP增长率区间的调查结果显示:82.5%的银行家选择6.5%-7.5%,其中52.4%的银行家认为增长率区间应该为6.5%-7.0%;14.9%的银行家认为增长率低于6.5% ;仅2.6%的银行家认为增速将达到7.5%以上。
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各方面问题交织。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72.1%的银行家认为是经济增速放缓,64.8%的银行家认为是经济结构失衡,44.8%的银行家认为是产能过剩风险,还分别有27.4%、23.9%的银行家认为是地方性债务风险和国际市场冲击。
在对银行家最应该关注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调查中,产业结构调整(73.5%)最受银行家关注,其次是社会融资的多元化(56.2%)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52.0%),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也受到41.4%的银行家的关注,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相对应。
2015年银行家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出现了较大分化。对于一线城市,过半的银行家认为房地产量价齐升,其中有59.5%的银行家认为价格会上升,51.8%的银行家认为销量会上升,而对于二三线城市,有八成左右的银行家认为未来一年房地产市场基本持平或略有下滑,而预期价格上升的仅有16.0%,预期销量上升的有20.1%。
银行家看发展战略
综合近年来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深化经营特色,实施差异化竞争”(78.6%)三年内两次(2013、2015年)成为受访银行家们最为关注的战略调整重点;“全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也受到68.6%银行家的重视;“提升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66.6%)首次成为银行关注的战略重点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发展互联网金融等创新业务”(32.9%)也成为银行家战略布局的一个新方向,这反映出银行家对待互联网金融的开放态度。
一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战略存在普遍同质化倾向,不仅导致非理性的市场竞争,也限制了中国银行业的创新能力,并且无法满足金融市场日益差异化需求。实施差异化经营对中国银行业未来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实现差异化经营的关键点,本次调查中银行家把“战略定位”(82.0%)放在首要位置;其次,银行家也非常看重“市场定位”(81.5%)对差异化经营的作用;此外,“客户群体”(69.1%)和“产品体系”(65.0%)也同样受到银行家的重视。
对于客户群的选择,仍然延续了过去两年的特征。“小微企业客户”(86.9%)、“高净值客户”(70.3%)和“中型企业客户”(50.0%)依旧位列重点客户群的前三甲。具体到不同类型的银行,对于重点客户的选择也存在些许差别。大型商业银行更加侧重于“高净值个人客户”(80%)、“中型企业客户”(76%)和“小微企业客户”(72%);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以“小微企业客户”(92.2%)和“高净值个人客户”(67.2%)为重点发展对象之外,还对“一般个人客户”(43.8%)予以重视;外资银行则更加看重“大型企业客户”(76.9%)、“高净值个人客户”(61.5%)以及“金融机构客户”(61.5%)。
在社会融资结构不断优化,间接融资占比下降,直接融资占比上升的趋势下,综合化经营在不少银行战略图谱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优先考虑的综合化经营方向,“消费金融”(70.8%)和“金融租赁”(59.2%)是过半数银行家优先考虑的方向。对于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经营风险复杂化,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欠缺”(71.4%)和“综合化人才缺乏,无法支持业务开展”(70.3%)是银行家认为综合化经营主要的两大障碍。
为契合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银行业务分拆设立子公司大幕已经开启,业务拆分也是实现综合化经营的重要途径。目前信用卡(40.9%)、银行理财(39.7%)等业务较为市场化,其运作比较成熟,成为许多银行家选择的业务拆分首要倾向。而互联网金融(39.1%)由于其特点鲜明、业务相对独立,也被银行家认为适合设立子公司进行独立运营。
银行家看业务布局
2015年,城市基础设施业成为银行信贷投向的最重点支持行业,选择此项的银行家占比高达67.2%。医药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公路铁路运输业、农林牧渔业依次以超过半数的比例位列第二名至第五名。对比近三年的调查结果发现:一是农林牧渔业位次下降较快,由2014、2013年的信贷支持首位下降至2015年第五位;二是医药业、公路铁路运输业信贷支持比例上升较快,医药业由2014年52.1%上升至2015年57.2%,公路铁路运输业信贷支持比例则首次超过半数,由2014年43.5%上升至2015年54.1%。
2015年,小微企业贷款已经连续第4年成为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的最重要内容,选择此项的银行家占比高达64.7%;供应链金融业务连续三年位于公司金融业务发展重点的第二位;同时,资产证券化在公司金融业务中的重要性由2014年的第六位(30.8%)上升至2015年的第三位(46.5%);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等政策利好,选择发展项目融资的银行家占比也有大幅提升,由2014年的29.7%上升至2015年的40.7%。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个人消费贷款连续三年成为个人金融业务中最重要的部分,选择此项的银行家占比由2014年的61.6%上升至68.7%,财富管理则连续三年居于第二位。选择信用卡业务的银行家由2014年的48.8%上升至55.1%,信用卡业务正在成为银行拓宽个人中间业务收入的突破口。
在对同业业务所持态度的调查中,2015年,有42.3%的银行家认为要大力发展同业业务,这一比例较2014年的28.5%有了大幅提升。同业业务发展重点的调查显示,传统的同业存拆放业务和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仍是同业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选择这两项的银行家占比分别为65.1%和61.8%。选择通道类业务作为同业业务发展重点的银行家比例有较快上升,由2014年19.3%升至2015年24.3%,表明同业业务模式开始不局限于传统的同业存拆放和票据业务,正在加速创新产品和服务。
利率市场化改革解除了对银行存贷利差的保护,发展中间业务成为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保障盈利增长的有效措施。在对中间业务收入的调查中,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理财业务收入、结算类业务收入占据前三位,占比分别为56.3%、50.2%、42.6%。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和理财业务收入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中间业务收入的前两位,这意味着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正在发生转变。
从理财资金投向上看,固定收益产品仍主导理财资金投向,证券化资产等结构化产品的规模持续上升。银行认为境内公司债券与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私募债券产品(83.0%)与境内拆放、(逆)回购、同业拆放等货币市场资产(60.5%)是理财资金主要投资领域。近几年,两者受长短端利率波动影响,交替成为银行理财资金首要投向。另外,证券化资产等结构化产品(44.6%)取代非标准化债券或股权资产(37.2%)成为银行家认为的理财资金第三重点投资领域,非标资产在银行理财资金配置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违约风险、资产价格波动风险和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是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有56.8%的银行家认为,违约风险是银行理财业务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该比例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而认为资产价格波动的风险的银行家比例则显著上升,达到52.3%。在非标资产投资受到严格监管条件下,理财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程度增加,对资产价格波动的敏感性显著增强。期限错配产生的流动性风险(50.2%)较去年下降5.2个百分点,银行家认为银行理财资金在期限错配问题上略有改善。同时,2015年认为产品存在销售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风险(26.3%)、各方权利义务不清晰的风险(9.5%)也显著下降。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