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股市巨幅震荡数公司定增遭终止 三年期定增监管趋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2日

    见习记者 周伊雪 北京报道
 
  股市震荡,定增凶险。
 
  2月29日晚间,光明乳业及天喻信息两家上市公司均发布公告,称因近期资本市场发生较大变化并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决定终止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
 
  自开年以来,股市大幅波动,截至3月1日,上证指数已从3539点震荡下挫至2732点,降幅达22%。而面对不利的资本市场环境,已有不少上市公司宣布终止定增或调整其定增方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1月1日至2月29日,已有8家上市公司明确表示因为资本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终止定增,另有逾30家上市公司下调了其原定增方案的发行价格或募资金额,而拟调整原定增方案的亦不在少数。
 
  “最近二级市场暴跌,导致很多锁价(定增价)相比现在二级市场价格还高,部分公司为了提高发行成功率,会选择调低发行价格或发行底价。”北京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分析。
 
  终止定增
 
  2月29日晚间,光明乳业终止了其募资逾90亿元的定增方案,其表示因资本市场发生较大变化,公司决定终止2015年6月份披露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并承诺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不再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
 
  据原定增方案,光明乳业拟向6家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数量不超过5.59亿股,发行价格为16.10元/股,拟募资不超过90亿元,用于收购Bright Food Singapore Investmeng Pte.Ltd.100%股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彼时,沪指正处于5000多点的高位,光明乳业的股价也一路扶摇直上。其以董事会决议公告日(2015年6月9日)为定价基准日,将定增价格确定在16.10元/股。
 
  却不料在其推进定增的过程中,股市却历经深度调整,变了模样。光明乳业的股价也一路下挫,截至3月1日,收报10.36元,仅为其定增价的六成。
 
  “机构参与定增,因锁定时间长、风险大,一般要比市场价低。目前光明乳业市场价与定增价倒挂如此严重,定增难度大,其终止定增也在情理之中。”北京一名私募人士表示。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天喻信息身上。
 
  其表示,“鉴于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变化,通过与发行对象、保荐机构等多方沟通,综合考虑再融资政策变化、资本市场环境等因素,经审慎研究,公司决定终止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
 
  根据去年6月11日天喻信息披露的定增方案显示,拟向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鸿斌共2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500万股,募资不超过11.4亿元用于教育云平台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这份定增方案同样以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为定价基准日,定增价格确定为25.30元/股。而目前,天喻信息的股价为12.87元,为其定增价格的一半。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除上述两家公司外,另外南华生物、广汇汽车、宜安科技、东湖高新、国元证券、国投电力等6家上市公司明确表示因资本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公司股价过低而终止定增。
 
  三年期定增监管趋严
 
  除终止定增外,大部分再融资需求迫切的公司会选择调低发行价格或发行底价,以提高定增计划的成功几率。
 
  如拟实施三年期定增方案的中孚实业分别在1月19日、2月28日两次密集下调其定增方案的发行价格,目前定增价锁定在4.19元/股,而在其去年6月份披露的第一版定增方案中,发行价为7.94元/股。
 
  而生物股份、湘电股份等拟实施一年期定增方案的上市公司则调低了其发行底价。
 
  “这种选择很大程度上是迫于无奈,如果不调低价格,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投资者可能会放弃认购。”前述私募人士分析。不过,他同时表示,上市公司过于随意地调整定增发行价格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
 
  多位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对三年期定增项目,监管层最新的窗口指导为:若调整方案,价格只能调高不能调低,或者改为询价发行,定价基准日鼓励采用发行期首日。
 
  前述私募人士告诉记者,不同于一年期定增项目已多采用询价发行,三年期定增项目仍以公告决议日为基准日直接锁定价格,常常发行价与市场价差异较大。
 
  “若采用询价发行,基于机构间的博弈,发行价格一般比直接锁价高,更具市场效率。”该人士表示。
 
  “此外,窗口指导鼓励上市公司以发行期首日作为定价基准日,可保证定增价格接近二级市场股价,能够避免上市公司随意调整发行价格或发行底价的情况。”
 
  据了解,目前,在上市公司的定增方案中,多采用董事会决议公告日或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作为定价基准日,较少采用发行期首日。
 
  前述券商投行人士认为,监管层此举也是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