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国外对冲基金唱衰中国银行业 3.5万亿美元损失论遭质疑

来源:界面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19日

    国外对冲基金唱衰中国银行业 “3.5万亿美元损失论”遭质疑
 
  近期,国际对冲基金大佬巴斯(Kyle Bass)抛出惊人言论,他称中国银行体系面临3.5万亿美元股权损失,并押重注沽空人民币汇率。但这一判断遭到国内外诸多投行人士的质疑。
 
  巴斯是黑曼资本管理公司(Hayman Capital Management LP)的创始人。他曾成功预测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
 
  在中国宏观经济增速近几年来逐年下滑,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担忧始终存在的大背景下,巴斯预测中国的银行体系将发生系统性风险。“中国的银行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他有两个逻辑得出中国银行业将面临3.5万亿美元的股权损失的结论,一是中国银行业净资产乘以10%,二是GDP乘以30%。(10%和30%是基于历史损失的经验数据)。
 
  巴斯称,从历史上看,在不良贷款周期里中国的银行业失去的资产远远超过10%。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的银行体系资产已增至34.5万亿美元,如果中国的银行体系失去10%的资产,中国的银行将失去大约3.5万亿美元的巨额股权损失。
 
  另外,国际清算银行曾估计,中国银行业在1998年到2001年不良贷款周期系统损失的资产超过GDP的30%。巴斯称,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银行业的损失将超过上个周期。因此,巴斯警告称,按照现在的中国GDP计算,30%的损失就将超过3.6万亿美元,这是美国银行业损失的五倍之多。
 
  巴斯认为,为避免银行体系崩溃,银行需要进行资本重组。而中国央行没有足够的准备金来帮助银行摆脱困境,因此需要大规模的QE,这或将导致人民币进一步贬值30%至40%。他还透露,他已沽出大部分风险资产,重注赌中国信贷及货币转向。目前其管理的基金85%的资产主要投资中国相关交易。
 
  中金公司分析师毛军华上周末对巴斯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毛军华称,中国银行业坏账问题没有巴斯估计得那么严重。
 
  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中国银行业的整体信用敞口约为122万亿元,悲观情形下不良资产率可达8.1%。由此测算出整个银行业不良资产约为10万亿元(1.5万亿美元)。远小于巴斯预测的数值。
 
  而在不良资产侵蚀银行净资产前,尚有银行的超额拨备、拨备前利润、违约时发生的回收等三层防线。中金估算,由此银行系统最多能吸收的不良资产约为8万亿元。“虽然报表体现的不良资产率可能未完全体现出中国银行业的实际风险水平,但问题并非巴斯认为得那么严重”。
 
  从涉及范围来看,中国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等。其中,商业银行为“大头”。截至2015年底,中国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94.2万亿元。其中,商业银行总资产为150.9万亿元,占比达到78%。
 
  银监会于本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占比近八成的商业银行不良率也处于低位。银监会的数据也显示,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44亿元,不良贷款率1.67%;拨备覆盖率181.18%;贷款拨备率3.03%。
 
  “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银行业整体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稳定。”银监会在其发布的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报告中如此写道。
 
  “总体来看,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水平与国际同业相比仍处于相对低位,且资产质量情况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宏观环境相匹配,整体稳定可控。”交通银行(5.250, -0.02, -0.3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而在去年11月银监会召开的中国银行业盘点“十二五”展望“十三五”发布会上,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廖媛媛曾称,目前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在国际上都处于较好的状态。银行完全有能力首先通过利润本身的调节,消耗掉不良贷款。
 
  另一方面,在银行业整体利润率不断下降,不良贷款上升的情形下,有媒体报道称,国务院正在考虑降低银行坏账拨备覆盖率。
 
  去年,拨备覆盖率因不良贷款的快速增长被摊薄,由年初的232%下降至181.18%,但反映整体拨备水平的贷款拨备率较年初提升0.13个百分点至3.03%。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随着未来不良贷款的增加,预计拨备覆盖率仍会继续向150%这一监管要求靠拢。
 
  交通银行在报告中称,考虑到不良贷款的处置通常需要经过现金清收和处置抵押品等环节后才进行核销,最终形成损失的大约占初始不良贷款余额的30%到50%。因此,目前商业银行的拨备水平仍处于较为稳健的水平,足以覆盖贷款组合的潜在损失。0离漓界面资深记者

分享:

来源:界面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