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14日,安远县版石镇工业园区的江西大盛照明公司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当天,该公司员工到岗率超过八成,外地的员工基本上提早一天返厂,为准时开工做好准备。 陈跃星 特约记者赖世春 摄
|
|
 |
2月14日,赣州润泰药业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在操作玻璃反应釜制造抗病毒原料药。该公司是一家生产抗艾滋病病毒原料药及中间体的高科技制药企业,今年1月运用国际先进生产工艺成功试产原料药依非韦伦和阿巴卡韦后订单不断。春节后,该公司提前开工赶制订单产品。钟万龙 记者郭芷汇 摄
|
|
□刘园 黄振中 温水源 王淄操 曾心楚
春风送暖万象新,干劲十足生产忙。春节假期刚刚结束,我市园区企业陆续开工复产,企业员工相继返厂进入工作状态,奏响新春发展的新曲……
A
章贡区:
以质取胜塑品牌
2月14日,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位于章贡区的赣州华劲纸业有限公司车间里,沉寂了几天的机器又开始轰鸣,着装整齐的检修工人正操作着设备,进行复产前的检修和维护。
2015年,华劲纸业发展迅速,共完成销售收入14.53亿元,同比增长64.37%。春节期间,该公司也没有完全停下脚步,仅仅休息了两天,部分生产线就提前复产。据华劲公司总经理陈宏富介绍,之所以开工早,是为了保障公司新品“予悦”在今年4月顺利上市。“‘予悦’卫卷是公司经过上千次打样和试验的软抽高端产品,我们有信心把它做大、做强。华劲纸业今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证生产持续稳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成为‘予悦’上市的坚强后盾。”
“坚持以质取胜,积极创塑品牌,才能使企业走得更快、更远。”对2016年公司发展,陈宏富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将继续以人才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以专业树品牌,努力走出一条快速、协调、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B
南康:
向新目标迈出步伐
“红包发起来,精神打起来,机器转起来,准备开工。”2月13日,随着董事长刘春明的一声令下,江西华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800多台织布机、捻线机、整经机、拉丝机同时开动,机器的轰鸣声在厂区内回荡。
江西华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拥有10余年的玻纤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该公司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机遇,加快技术革新,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已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目前,该公司可实现年产电子布3万平方米,年产值近亿元。
刘春明告诉笔者,公司今年的目标是新设立两个事业部并实现正常营业,整体产值增加30%以上。该公司还将进一步强化管理机制,实现稳健发展;逐步进行并购和业务组合,组建玻纤产业高新集团股份公司。“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们选择初六开工,希望能够六六大顺,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行。”刘春明说。
C
于都:企业产品不愁“嫁”
于都县迪美针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几百台机器动力十足,生产正酣。“今年公司的订单充足,产品不愁‘嫁’。”2月14日,该公司负责人朱朋发告诉笔者,公司以设计和生产毛衣为主,产品走俏欧美市场,现在订单已经排到了5月,员工们大年初六就纷纷返厂准备投入生产。“我们公司300多名员工,现在基本上已经返厂到位了。”朱朋发说。
家住于都县罗坳镇鲤鱼村的熊有林便是该公司一员。“县里这些年引进了这么多企业,让我们在园区上班也能拿到不错的工资,还能照顾到家里。”熊有林告诉笔者,他去年平均每个月能挣到4000余元。“今年订单这么充足,预计一个月能挣个5000元左右。”熊有林说。
“公司有这么好的发展前景,离不开政府的大力帮扶。”朱朋发说,近年来,于都县在金融、税收、配套服务等方面积极打好组合拳,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助推企业发展升级。据了解,为解决企业用工问题,该县不断加强人才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该县还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发布招聘信息,还组织开展现场招聘会,积极拓宽企业招工渠道。
D
大余:新兴产业抢占机遇
2月14日,大余县江西润泽药业有限公司的软袋输液生产线上,春节假期后返厂的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该公司生产线是我省较大的软袋输液生产线,年产量可达6000万袋。据了解,该公司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为满足生产需要,该公司提前招收和储备了一批技术人员。该公司副总经理胡贤德说:“政府组织的春季招聘会有效地缓解了我们的招工压力,人才安居工程和人才津贴也为我们企业引进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
据了解,润泽药业是一家抗肿瘤药物生产企业,主要经营医学输液和注射剂的研发生产,企业占地面积约62亩。为了抢占发展机遇,该公司正筹备二期工程建设,计划新增6条绿色高科技医药产品生产线,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争取年底实现竣工投产。
与此同时,中国德林安防科技集团、赣州海创钨业有限公司、大余明发矿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重点企业也纷纷开足马力,争抢新春发展机遇。
E
会昌:电商发展生机勃勃
2月14日一大早,就职于俏经理商贸有限公司的郭云贵就来到会昌县麻州镇的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打开电脑,不到10分钟,就通过阿里旺旺谈下了节后的第一笔生意——上海客人付款买了一套春季新款职业女装。在接下来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内,他谈下了20来笔电商业务。
“春节放假后,客人自动下的单就有1000余笔,是去年春节期间的3倍。”俏经理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培恩告诉笔者,该公司是会昌本土企业,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自主品牌服装公司。“去年,我们公司成为第一批入驻电商孵化中心的企业之一,月交易额也从入驻时的八九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0多万元。今年的销售形势比去年要好,公司现在正准备货物和联系快递公司,还要多赶制一些生产订单。”潘培恩说。
节后同样忙碌的还有“1号店·会昌馆”、“淘实惠”县级运营中心等几十家电商企业。“1号店·会昌馆”的总经理文雅介绍说:“如今电商形势向好,我们的农特产品也很受欢迎,大家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放假期间积了不少订单,现在都在打包准备发货。”